从“少数人”到“心智成熟的民众”——利维斯的文化批评与“共同体”形塑
本文关键词:从“少数人”到“心智成熟的民众”——利维斯的文化批评与“共同体”形塑
更多相关文章: 利维斯 大众文明 少数人 心智成熟的民众 文化传统 共同体
【摘要】:不少学者对利维斯的批判大多立足于片面理解其"少数人文化"论,给利维斯扣上"文化精英主义"的帽子。然而,对利维斯"少数人文化"的理解必须结合利维斯对"大众文明"的界定和批判,更不能忽视利维斯对"心智成熟的民众"的关注和想象。利维斯批判的"大众文明"是工业技术发展带来的批量生产的文化后果,他所批判的"大众文化"并非指人民群众创造的民间文化,而是指商业利益驱动的现代传媒对大众的操纵、欺骗和误导。他清醒地意识到,解决"大众文明"时代的"文化困境",光靠"少数人"的突围是不够的,而得到"心智成熟的民众"的回应和支持,文化传承才有希望;因此,大学教育的各门学科都应该以培养"心智成熟的民众"为使命,文学研究尤应如此。"少数人"与"心智成熟的民众"之间的创造性合作就是利维斯对"共同体"的想象。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利维斯 大众文明 少数人 心智成熟的民众 文化传统 共同体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12&ZD17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I561.06
【正文快照】: 英国批评家利维斯(F.R.Leavis,1895-1978)一向是个富有争议性的人物。他一生好辩,树敌甚多,对他的批评也是多种多样,不少学者对利维斯的批判大多立足于其文化批评的开山之作《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Mass Civiliza-tion and Minority Culture,1930)1,并止步于片面理解其“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宁;当代英国文论与文化研究概观[J];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04期
2 周珏良;二十世纪上半的英国文学批评[J];外国文学;1989年06期
3 赵勇;;批判·利用·理解·欣赏——知识分子面对大众文化的四种姿态[J];探索与争鸣;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铁;;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杨潇;;天使之吻,还是魔鬼之恋?——对“人造美女”的文化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3 王荣萱;;从美学角度阐释华兹华斯的诗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4 杨波;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美感意识之比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刘娟;;论企业管理革命的意会知识基础[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0期
6 傅书红;;文化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亨利·吉鲁的文化研究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黄宗英;;“离经叛道”还是“创新意识”——罗伯特·弗罗斯特十四行诗《割草》的格律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黄宗英;;试评安妮·布雷兹特里特的“文化叛逆”[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张建新,陈学飞;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10 朱旭东;;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主义范式——顾明远教授比较教育研究思想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宏力;;哈狗帮现象解读:青年亚文化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吕鹏;;生产机制与接受机制的共谋——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符号学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范明献;;新时期中国传媒现代化转型的现代性评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程修远;;论全球化浪潮下的草原文化[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飞;;大众媒体对学术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比较两种文化与科学大战[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杨岚;;普世价值观建构与多元文化的相互制衡[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杨保军;;论和谐为美的新闻自由精神[A];新闻学论集(第19辑)[C];2007年
10 孙绿怡;孙福万;王淑娟;;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敏;符号学视野下的城市文化元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辛涛;论《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菲利普人格的转变[D];湘潭大学;2010年
5 徐明霞;“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王世锋;茅盾文学奖“主旋律”意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林丽;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单岗;中国传统审美观与当代青少年审美心态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正华;地域文化主题酒店的特色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叶立;网络新闻的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福兴;社会转型和大众的政治参与──英国个例分析[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2 邹赞;;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以英国文化主义为参照[J];社会科学家;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扬;利维斯主义与文化批判[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2 曹莉;;重温利维斯:何为批评的当下功能?(英文)[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3 周芸芳;;试论利维斯的有机论及其在当下的意义[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孟祥春;;利维斯的文化理想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5 何卫华;;“伟大的传统”的功用与使命——论弗·雷·利维斯的文学守望[J];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6 孟祥春;;西方利维斯研究的问题域与现代性转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刘雪岚;回顾“伟大的传统”——弗·雷·利维斯的启示[J];外国文学;1999年05期
8 蒋梅玲;;文本阅读结合理论阐释——读F·R·利维斯《伟大的传统》得到的启示[J];社会科学家;2006年S2期
9 高兰;杨冬;;利维斯与文学传统的重估[J];文艺争鸣;2007年09期
10 高兰;;激流中的守望——评弗·雷·利维斯《伟大的传统》[J];名作欣赏;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版翻译 塔吉 木木 陈艳;利维斯春季销售势头 持续走强[N];中国服饰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祥春;利维斯文学批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智勇;弗·雷·利维斯与传统:“利维斯批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2 苏娜娜;激流中的守望[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55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5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