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照不幸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本文关键词:《月照不幸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月照不幸人》 文学伦理学 伦理身份 伦理混乱 伦理选择
【摘要】:《月照不幸人》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1888-1953)创作的最后一个剧本,是其自传体长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自然延续,是剧作家献给其哥哥(在该剧中化身为小杰姆斯·蒂隆)的一首爱的挽歌和安魂曲,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该剧有非常明显的两条故事主线贯穿其中,其发展都严格地在道德的轨道中运行,它们从根本上说是两条道德线,剧作家讲述了彼此独立但又生生相惜的两个家庭感人的道德故事。论文从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出发,结合两条伦理线对剧本进行了细度,通过分析历史伦理背景下主人公们伦理身份的变化以及所做出的伦理选择,揭示了他们背后的伦理动因,旨在发现主人公们不同于表象的事实。论文除引言和结论部分外,共分为四章。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尤金·奥尼尔及其剧作的研究现状,《月照不幸人》的主要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章阐述了文学伦理学的发展和主要内容,关键伦理术语,为后续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就第一条伦理线进行解读,主要围绕佃户父女费尔和乔茜展开。费尔虽言语粗鲁,但内心慈爱;乔茜高尚纯洁,充满爱心。然而在当时的伦理环境和社会现实条件下,费尔只能把自己对女儿的爱掩藏在谎言之下;乔茜也只能通过假装放荡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第三章是对以小杰姆斯为主线的第二条伦理线的解读。小杰姆斯自幼缺失母爱,这造成了他对儿子伦理身份的渴望和伴随他终生的恋母情结。因而在母亲去世后,他酗酒沉沦,生不如死。他的“自我沉沦”实则是自己对母亲内疚的表现,他在苦苦地寻觅愧疚之情的倾诉对象。第四章是对两条道德线交叉点的解读。在月光下,小杰姆斯把乔茜当作母亲向她倾诉了内心的愧疚。乔茜放弃了对美好爱情的幻想、以及自己对情人或妻子伦理身份的追求,选择了母亲的身份,给予了他渴望已久的母爱和宽恕。她真诚、无私的爱使小杰姆斯获得了内心暂时的平静和慰藉。结论部分总结了前文,并在此意义上指出,出于伦理道德的种种考虑,人们可能会故意遮掩他们本真的一面,判断一个人本质的好坏与道德的高下最关键的还是看他的实际行为和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真正的行为受益者。在处理事情和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多从别人的立场和利益考虑,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样,社会就会多一些和谐和快乐,少一些忧愁和烦恼。
【关键词】:《月照不幸人》 文学伦理学 伦理身份 伦理混乱 伦理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Introduction10-20
- 0.1 An Introduction to Eugene O’Neill10-12
- 0.2 An Introduction to A Moon for the Misbegotten12-14
- 0.3 Literature Review14-18
- 0.4 Thesis Statement18-20
- Chapter One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20-25
- Chapter Two The First Ethical Line: Phil and His Daughter25-36
- 2.1 Phil a Farmer Known as a Liar26-28
- 2.2 Josie a Girl with a Ruined Reputation28-31
- 2.3 The Conflicts between Phil and Josie31-33
- 2.4 The Conspiracy between Phil and Josie33-36
- Chapter Three: The Second Ethical Line James Tyrone36-45
- 3.1 A Man with Oedipus Complex36-38
- 3.2 A Self-destructive Life38-41
- 3.3 The Tortured Soul41-42
- 3.4 Seeking Outlet for Confession42-45
- Chapter Four: The Intersecting of the Two Ethical Lines45-51
- 4.1 An Odd Scene of “Mother-son” Reunion45-47
- 4.2 A Touching Image of “Virgin Mary and Son”47-49
- 4.3 A Sad Melody of Human Emotions49-51
- Conclusion51-53
- Bibliography53-55
- Acknowledgments55-56
- 个人简历5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微微;;浅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杰米的恋母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2 贾佳;;尼娜的自我追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3 万亚娟;;从《榆树下的欲望》看奥尼尔的矛盾世界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4 周晓燕;;《榆树下的欲望》的前景化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5 杨述伊;;从《安娜·克里斯蒂》看奥尼尔的宿命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杨述伊;;奥尼尔的神秘的力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冯国军;;借鉴与超越——奥尼尔与古希腊悲剧的表现手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7期
8 刘利华;;《榆树下的欲望》的多维视角批评[J];长城;2010年04期
9 王丽;;尤金·奥尼尔对中国戏剧的影响[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刘礼佑;马可云;;《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根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劲秋;流变中永恒的风景[D];河南大学;2003年
2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侯靖靖;婆娑—世界,半掩两扇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卫岭;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D];苏州大学;2008年
5 张生珍;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蔡隽;大卫·马梅特戏剧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甲鲁海;尤金·奥尼尔欲望悲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吴宗会;异化与本真:尤金·奥尼尔戏剧荒诞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朱姝;情境翻译与翻译情境[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周珉佳;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与剧场性[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海娟;追寻自由灵魂的重塑,挣脱宿命论的囚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林;斯特林堡对奥尼尔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泽涛;象征主义戏剧艺术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璇;来自灵魂的呼叫与现实的忧患[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磊;《送冰的人来了》象征主义解读[D];辽宁大学;2011年
8 尹青峰;曹禺与奥尼尔戏剧“家”的主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刘一涓;对尤金·奥尼尔《悲悼》的精神生态解读[D];郑州大学;2010年
10 耿猛;妮娜对幸福的渴求[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7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5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