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群山回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发布时间:2017-08-30 22:46

  本文关键词:《群山回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 《群山回唱》 伦理身份 伦理意识 伦理选择


【摘要】:卡勒德·胡塞尼(Khaled Hosseini),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其代表作《群山回唱》从不同方面表达了深刻的主旨并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部刻画了阿富汗六十年历史变迁的小说,以帕丽一家三代人的悲欢离合为线索,透过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与命运的抗争过程,为人们呈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阿富汗。本文从文学伦理学这一角度切入,整体展现了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成长历程,并用三个不同伦理术语——伦理身份、伦理意识和伦理选择——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小说中人物伦理身份的缺失与背弃,以及逃亡难民伦理身份的困惑,使他们的伦理意识开始觉醒。伦理意识的觉醒又使爱与责任得到了升华。最后,他们在寻求伦理意识的过程中,做出了坚定的伦理选择。作品所涉及的伦理道德与现代人生活中的经历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当人们陷入到伦理困境时,这种联系能够促使人们把责任放在第一位,对自身的伦理价值进行反省。在困境中学会放弃,在责任中学会坚守,在追求中寻找幸福,在正确的理性意志的指导下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 《群山回唱》 伦理身份 伦理意识 伦理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胡塞尼及《群山回唱》简介12-20
  • 第一节 胡塞尼及其文学著作12-13
  • 第二节 《群山回唱》简介13-15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创新点15-20
  • 一、国内研究现状15-17
  • 二、国外研究现状17-18
  • 三、本文创新点18-20
  • 第二章 文学伦理学理论20-26
  • 第一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简介20-22
  • 第二节 术语解析22-26
  • 一、伦理身份22-23
  • 二、伦理意识23-24
  • 三、伦理选择24-26
  • 第三章 伦理身份的缺失与背弃26-34
  • 第一节 伦理身份的缺失26-28
  • 一、幼年被卖 割裂的骨肉亲情26-27
  • 二、移居巴黎 缺失的民族身份27-28
  • 第二节 伦理身份的背弃28-31
  • 一、抛弃姐姐 独自生存28-30
  • 二、逃离婚姻 远走他乡30-31
  • 第三节 逃亡难民的伦理身份困惑31-34
  • 一、战争导致的跨界生存命运31-33
  • 二、漂泊无根的边缘化生存33-34
  • 第四章 伦理意识的觉醒与追寻34-44
  • 第一节 善与爱的感召与升华34-37
  • 一、萨莉亚丑陋的外表 圣洁的人性34-35
  • 二、没有血缘的“母女’亲情35-37
  • 第二节 亲情的呼唤与觉醒37-41
  • 一、哥哥对妹妹的等待与呼唤37-38
  • 二、女儿对父亲的陪伴与关怀38-39
  • 三、儿子对母爱的理解与领悟39-41
  • 第三节 军阀儿子伦理意识的形成与挣扎41-44
  • 第五章 执着与坚定的伦理选择44-53
  • 第一节 回应亲情呼唤回归民族之岸44-47
  • 一、歌谣里重现的骨肉亲情44-45
  • 二、学习母语 归依民族家园45-47
  • 第二节 返回故土重建家园47-50
  • 第三节 立足他乡自信生存50-53
  • 结论53-55
  • 注释55-58
  • 参考文献58-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1-62
  • 致谢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云;;文学与伦理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的“自由空间”[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2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3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4 乔国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管见[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5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6 陈晨;;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看《紫颜色》中的两性关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1期

7 张杰;刘增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主义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5期

8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谢素霞;;《押沙龙,押沙龙!》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耀东;;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肖建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融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成坚;;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当代北爱尔兰文化融合与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尹根德;阮小娟;覃玖英;;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詹姆斯·赖特诗歌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松林;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郝日虹;文学伦理学批评打破固有思维定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8年

4 车凤成;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特征[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朱宝荣 丁曦妍;面对动物的伦理困惑[N];文艺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文学伦理学视阈下《更庄严的大厦》中西蒙的伦理悲剧[D];郑州大学;2015年

2 刘园园;《月照不幸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郑州大学;2015年

3 王东晓;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看《沉没之鱼》[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黄苑;伦理缺位与人性迷失—《换位》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任彦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广西大学;2015年

6 刘茜茜;从迷失到回归—《三个六月》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肖丹;《群山回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8 殷小翠;《只争朝夕》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朱晓亚;福克纳《熊》的文本变迁与文学伦理学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舒雅;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哈金的《等待》[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1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61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e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