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中艾德娜从依附到觉醒的转变与困惑
本文关键词:《觉醒》中艾德娜从依附到觉醒的转变与困惑
更多相关文章: 《觉醒》 艾德娜 顺从与困惑 女性意识 女性解放
【摘要】:在对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作品《觉醒》出版后的反映进行扼要评述的基础上,对《觉醒》文本进行了较深入的解读。基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分析了《觉醒》中女主人公在"女性气质"规范影响下表现出顺从和忠实的性格特点,以及在传统父权文化阴影下表现出挑战精神的原因。由艾德娜新女性意识产生和困惑的分析中可知:女性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女性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各国女性身心解放乃至促进社会平等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 长治学院师范分院外语系;
【关键词】: 《觉醒》 艾德娜 顺从与困惑 女性意识 女性解放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1关于《觉醒》《觉醒》素有美国《包法利夫人》之美誉。女作者凯特·肖邦生于1850年,因幼时丧父,她受到的父权文化影响甚微,在母亲、外祖母等女性的熏陶下,不但熟知礼教还精通英语、法语,喜欢文学、音乐、艺术,坎坷的生活经历使她对人生的体悟更加深刻。她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雪梅;;当代西方凯特·肖邦研究综述[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2 吴福全;对《矛盾论》中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范畴的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盛;蔡荣寿;;《蝴蝶君》对性别和种族的解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胡爱华;《一小时的故事》的叙事技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杨勤恩;刘定国;;哈代作品和中西建筑中的宗教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4 郭建英;;泣血的玫瑰——论乔安娜·伯顿与爱米丽·格里尔生的爱情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5 卢国荣;;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之于生态环境的观照[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6 范勇慧;;《米德尔马契:外省生活研究》的记叙形式研究[J];长城;2011年04期
7 夏霖;;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场景运用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朱晓丽;;艾米丽的悲剧人生——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4期
9 丁琳;;从《群芳亭》看赛珍珠的女性观[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10 王凤;;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解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彩霞;;西方文学想像与《圣经》叙事的平行研究[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八辑)[C];2014年
3 万雪梅;;百年《觉醒》研究与女性觉醒[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卢普玲;人物与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冬梅;种族、性别与自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何青志;隐含作者的多维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红燕;任璧莲小说中的身份焦虑[D];苏州大学;2011年
6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7 沈红芳;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D];河南大学;2004年
8 刘心莲;性别、种族、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10 王菊丽;结构与解构的悖论性对话[D];河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晓荣;叛逆·反思·认同[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博;女权主义批评视角下的海斯特·白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静;论《紫色》中茜莉对身份的寻求[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娜;从叙事学角度看记录片字幕的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6 马潇;寻找理想“家园”[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杨培培;薇拉·凯瑟《啊,,拓荒者!》的解构主义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田露露;《洪堡的礼物》中叙事空间的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9 程超;论王朔小说中的“我”[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渊;论托尼·莫里林小说《最蓝的眼睛》和《仁慈》中的成长主题[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克·艾德里安[J];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05期
2 彭武妮;;艾德娜与玉娇龙之女性主义孤独意识解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樊英波;;艾德娜的女性意识与克里奥社会——简析克里奥社会对艾德娜女性意识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4 陈征;;男权社会中的牺牲品——试论《觉醒》中女主人公艾德娜悲剧的必然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白丽敏;;艾德娜的死亡——达尔文式自我的称颂[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4期
6 姚薇;许庆红;;打碎镜子——艾德娜的觉醒之路[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7 张竹莉;杜瑜;;态度系统与艾德娜的情感觉醒[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郭婕;;意象中的政治:艾德里安娜·里奇的诗《生锈的遗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陈凤兰;;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艾德娜与安娜之叛逆女性形象[J];三明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霖;;解读《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的觉醒过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洁;记忆悠长[N];文学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觉”而未“醒”的艾德娜[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昆秀;艾德娜·蓬迪里埃:个性化的失败[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君;艾德娜·庞特里昂注定的悲剧[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4 徐红;艾德娜和十九世纪社会女性标准的冲突[D];浙江大学;2007年
5 左冬;女性主义视角下艾德娜和迪莉娅不同命运的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任春霞;论艾德华·艾比《有意破坏帮》中的生态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段丽娜;生于觉醒、死于困惑[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姚薇;从缺失到觉醒[D];安徽大学;2013年
9 苏莉雅;《觉醒》中艾德娜命运的存在主义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海滨;女性自我意识的建构与解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74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7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