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呼吸:盎格鲁-撒克逊英雄史诗行问音顿的缺失与再现
本文关键词:消失的呼吸:盎格鲁-撒克逊英雄史诗行问音顿的缺失与再现
更多相关文章: 行间音顿 《贝奥武甫》 盎格鲁-撒克逊 口头文学
【摘要】:盎格鲁一撒克逊英雄史诗的行间音顿在原文字手稿中并不存在。作为一种诗歌音韵修辞,它在现代文学出版物中被挖掘体现出来,但又从现代英语翻译中消失。除了诗歌韵律学上的问题,其存在和消隐所体现的是对待原作的不同学术态度,所带来的是对其身份特征的争论,争论所体现的则或许是如何继承书面文学出现以前的文学实践这一问题。这或多或少提醒我们注意,诗之所以为诗,在于其吟唱功能。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 行间音顿 《贝奥武甫》 盎格鲁-撒克逊 口头文学
【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早期现代性研究”(13YJC752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古老的魅影,犹如幽灵徘徊不去,看不到却意义重大,已经绝迹却不同寻常,它表现了共有的历史状况。”?这里的“魅影”指的是一种古老的诗歌韵律。对盘格鲁-撒克逊诗歌诗行的连贯性与含义而言,这一被称为双伽马?digamma)的音律发挥着特殊作用。其实,盎格鲁-撒克逊诗歌中还徘徊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芳;;《贝奥武甫》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转型[J];才智;2012年02期
2 覃志峰;;古典史诗《贝奥武甫》的现代阐释:一部富于人性和理性的电影《贝奥武甫和格兰德尔》[J];电影评介;2006年21期
3 覃志峰;;电影《贝奥武甫和格伦德尔》与原著《贝奥武甫》比较研究[J];电影评介;2006年24期
4 杨东升;;魔性·人性·神性——评《贝奥武夫》的两个电影版本[J];电影评介;2009年17期
5 袁雪慧;;《贝奥武甫》中的英雄主题与自然写作[J];考试周刊;2009年12期
6 杨开泛;;国内古英语文学研究30年述评[J];理论月刊;2012年08期
7 王文俊;;贝奥武甫——基督教传统下的古日耳曼英雄[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04期
8 杨开泛;;国内古英语文学研究综述[J];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9 陆莲枝;;壮英史诗《布洛陀》和《贝奥武甫》的审美特色对比及思维解读[J];社科纵横;2010年02期
10 张奕;;《贝奥武甫》:英雄时代的价值观念及宗教融合[J];唐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春雨;英雄史诗《贝奥武甫》与英国文化传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敬娜;基督教传入与早期英国文化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2 戴可可;《伊戈尔远征记》与俄罗斯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康;论中世纪法、俄两国英雄史诗中的英雄形象[D];湘潭大学;2007年
4 董玮;《贝奥武甫》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转型[D];浙江大学;2009年
5 仇春;欧洲文学版图的更新[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丽亚;指环、剑与巫师[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延平;《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述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太宝;;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基督教对王权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宋兰臣;盎格鲁-撒克逊人姓名的起源、发展与变更[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年03期
3 张伟;;文明的看门神与夜袭贼[J];中国企业家;2013年05期
4 张庆;;美国“姓氏”趣谈[J];初中生;2007年32期
5 斯蒂芬·伯杰;萧俊明;;在现在中书写过去:一个盎格鲁-撒克逊视角[J];第欧根尼;2012年01期
6 西蒙·韦伯;李晓棣;杨新京;;绞刑的历史[J];世界博览;1990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庆超 编译;全球最大盎格鲁-撒克逊人在线档案完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罗伯特·斯旺森 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康宛竹 译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诺曼征服与英格兰文明的演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记者 田帆 袁炳忠;法德与美英上演对台戏[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本文编号:776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7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