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回家》中的流浪:形态、内涵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02 05:20

  本文关键词:论《回家》中的流浪:形态、内涵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回家》 流浪 形态 内涵 意义


【摘要】:本论文以美国青少年文学作家辛西娅·沃伊特出版的第一本书《回家》为研究对象。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及分析现有的国内外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作者提出以下问题:沃伊特是如何呈现《回家》中流浪的形态的?流浪的社会内涵是什么?流浪对主题和故事模式的意义是什么?通过文本细读和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本论文对《回家》中流浪的形态、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并总结出这部小说中的流浪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当时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作为一部广义上的流浪汉小说,《回家》既继承又突破了以《小癞子》为代表的传统流浪汉小说的特点。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导言包括三个小节。第一小节简要介绍了作家辛西娅·沃伊特以及作品《回家》。第二小节介绍了国内外对《回家》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三小节简要介绍了流浪在文学史中的发展。第二部分是论文主体,包括三章。第一章对《回家》中流浪的形态进行了分类,包括生存流浪和精神流浪。第二章通过描述世间百态和女性生存困境分析了《回家》中流浪反映的社会内涵。第三章讨论《回家》中的流浪通过深化成长主题以及继承和突破传统流浪汉小说的特点体现的意义。第三部分是结论。简要地总结了全文,并对小说《回家》做出简要的评价。
【关键词】:《回家》 流浪 形态 内涵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bstract4-5
  • 摘要5-7
  • Introduction7-14
  • 1. Introduction to Cynthia Voigt and Homecoming7-9
  • 2. Literature Review9-11
  • 3. Vagrancy in Literature: A Summary11-14
  • Chapter One Form of Vagrancy in Homecoming14-21
  • 1.1 Living Vagrancy14-16
  • 1.2 Spiritual Vagrancy16-21
  • Chapter Two Social Connotation of Vagrancy in Homecoming21-30
  • 2.1 World Seen in the Vagrancy21-26
  • 2.2 Living Plight of Women26-30
  • Chapter Three Significance of Vagrancy in Homecoming30-43
  • 3.1 Significance in Theme—Deepening of Initiation Theme30-36
  • 3.2 Significance in Story Model—Inheritance and Breakthrough of Traditional Picaresque Novel36-43
  • Conclusion43-44
  • References44-47
  • Acknowledgements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主流社会边缘的徘徊者们——解读美国成长小说的主人公[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2 赵小虎;文学流浪主题的发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张颖;走向成年:当代美国少年小说的主旋律——从威伯的生与品基的死谈起[J];长白学刊;2000年06期

4 徐秀明;;20世纪成长小说研究综述[J];当代文坛;2006年06期

5 麦永雄;西方流浪汉小说传统与特征简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马兰海;流浪汉小说的审美特征[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张颖,祁静;从《回家》看美国女性意识的变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张海城;;神秘的成长与漂泊——曹文轩小说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张小薪;;美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辛西娅·沃伊特[J];群文天地;2012年11期

10 袁国兴;“家”的解构[J];文学评论;199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尉涛;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回家》主人公的“回家”动因[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桂伟;流浪汉小说简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伊丽娜;男权社会中的女性自我救赎[D];吉林大学;2008年

4 苏莹莹;流浪汉的精神探求[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雪娇;论勒克莱齐奥小说中的流浪主题[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朝君;论塞万提斯小说中的流浪[D];湘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6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76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f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