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皇帝的孩子》中的左翼思想
本文关键词:论《皇帝的孩子》中的左翼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克莱尔·梅苏德 《皇帝的孩子》 左翼 知识分子
【摘要】:《皇帝的孩子》揭示了9·11事件前后美国纽约知识分子对左翼文化传统的批判与继承。纽约一批而立之年的青年知识分子,针对媒体"皇帝"默里及其代表的左翼文化霸权发动了一场虚幻的革命。卢多维克以革命作为个人攫取文化地位、建立新霸权的手段;布狄则在揭露皇帝的虚伪和丑陋之后,开始寻找新的信仰和生命的意义。新老两代知识分子的对峙和交锋反映出当代语境下知识分子在继承左翼文化遗产、实现文化突围时所面临的困境。青年知识分子以个人生活方式的改革来实现政治性的干预和表达,这是对左翼思想的反叛性继承,是指向自身的文化反思。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 克莱尔·梅苏德 《皇帝的孩子》 左翼 知识分子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WW04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52044)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批以9·11事件为背景的文学作品的诞生,不但印证和强化了这一事件所具有的深远历史意义,还催生出一种新的文学类型——美国9·11文学,成为21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新景观。克莱尔·梅苏德(Claire Messud,1966-)出版于2006年的小说《皇帝的孩子》是9·11文学中的代表。小说获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桂娥;江春媛;;论《皇帝的孩子》中的青年身份建构[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3期
2 郑晴云;;朝圣与旅游的文化人类学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3 杨金才;;论新世纪美国小说的主题特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凤祥;;自由的出走——自行车爱好者骑行西藏行为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曾桂娥;李晶晶;;从《地之国》看后“9·11”秩序重构[J];当代外国文学;2014年04期
3 李顺春;李寒;;唐·德里罗《坠落的人》中的后“9·11”景观[J];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01期
4 孔瑞;;论洛丽·摩尔《楼梯口的门》中的创伤叙事[J];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01期
5 刘茉琳;;“想象力”与“神秘感”是文学永远的魅力——以《鬼吹灯》与《藏地密码》为例,对网络流行小说的另一种解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胡芬;袁璐;;宗教旅游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芸;;《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的身份困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8 许亦善;;乌托邦的超越性追求与旅游的精神价值[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曾桂娥;;《一切皆被照亮》中的“后记忆”与犹太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10 唐文;;信仰在路上——对《在路上》朝圣主题的思考[J];文艺争鸣;201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晓宇;中国游记中的印度书写(2000-2012)[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江春媛;论“9·11小说”中对穆斯林男性的他者化[D];上海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威华;;后殖民语境中的文化表征——斯图亚特·霍尔的族裔散居文化认同理论透视[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3期
2 傅勇;;在父辈的世界里——对马拉默德小说中“父与子”母题的文化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2期
3 曾桂娥;;创伤博物馆——论《剧响、特近》中的创伤与记忆[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1期
4 许德金;;城市文化何以成为资本?——城市文化资本刍议[J];外国文学;2012年02期
5 朴玉;;多重记忆书写——论约瑟夫·奥尼尔的《地之国》[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6 刘丽军;邓俊;;原创文化的智慧性在希腊神话中的体现[J];求索;2007年08期
7 朱成全;;文化传统与经济学[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8 钱程;;权力的抑制与抗争——试析沃尔曼《欧洲中心》中的《清白之手》[J];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02期
9 黄贺;陈世丹;;论《欧洲中心》的后现代主义历史书写[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10 陈国典;;关系意识:一项关于藏传佛教朝圣者的个案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冒键;;20世纪30年代中美左翼文学关系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肖四新;;马克思主义是法国左翼文学发展的原动力[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3期
3 杨亦军;;法国左翼文学的形成与演进——法兰西思想理性的“祭奠”和“凯旋”[J];国外文学;2012年04期
4 王予霞;;生存转向与美国左翼儿童文学的勃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02期
5 刘炳范;日本战后左翼文学批判研究[J];日本研究;2001年03期
6 王予霞;;从激进政治走向“学术”政治——论美国当代学院左翼的文艺批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年01期
7 吴岳添;;马克思主义对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的影响[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3期
8 王予霞;;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历史衍变[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年02期
9 王予霞;;美国黑人左翼文学消长的历史启示[J];国外文学;2014年03期
10 季琨;;朝鲜解放后文坛的分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利平;中日左翼诗歌中农村和都市的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2 孙娜;以历史视角解读戈尔德的《没钱的犹太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乐园园;梦想与激进[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93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934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