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绿帘及其他故事》中的生存、死亡及再生
本文关键词: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绿帘及其他故事》中的生存、死亡及再生
更多相关文章: 尤多拉·韦尔蒂 原型 原型批评 《绿帘及其他故事》
【摘要】:尤多拉·韦尔蒂是享誉全球的美国著名南方文学家。作为一位短篇小说家,她曾四获普利策文学奖,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南方短篇小说家。她的短篇小说关注人们的内心世界和集体无意识,直到今天,依然对美国南方文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与她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在她小时候,她的一位哥哥年幼夭折,让她很早便懂得了生与死,她工作后多年从事报社记者和摄影师的工作,也给了她的创作一个独特的视角,这些经历都潜移默化地反映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尤多拉·韦尔蒂一生创作了4部短篇小说集,一部长篇小说和许多散文。众多短篇小说集中以1944年发表的《绿帘及其他故事》为其代表作。《绿帘及其他故事》叙述了美国南部畸形、闭塞、令人厌倦的小镇生活。故事取材于尤多拉·韦尔蒂在1933年到1936年作为记者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旅行的见闻。这部小说集中的故事或是描述美国南部小城畸人的生活;或是记述没落南方贵族的生活;也有一些反映了北方工业革命带给南方的冲击。原型批评与心理分析及马克思主义批评并称为20世界三大文学批评,其代表人物为瑞士心理专家荣格及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弗莱。原型字面意义为“最初的形式”,在文学批评领域中,指在人类几千年集体无意识的发展中中形成的共同的形式及经历。最早提出原型概念的是柏拉图,随着英国人类学家弗莱泽研究的《金枝》,荣格提出了人类共同经历的集体无意识,弗莱在文学领域中进一步研究的《批评的解剖》的发展,原型批评已经成为文学界重要的批评方法之一。尤多拉·韦尔蒂在她的《绿帘及其他故事》中描述了许多人物的的集体无意识,并试图解读这些人物的生、死和再生。《绿帘》中的拉金太太在院子里种下了密密麻麻的绿植,阻挡了她与外界的联系,绿植表面上看似生机勃勃,但绿色的帷幕也象征了死亡;《献给玛茱莉的花》中的玫瑰,看似是爱情的象征,但这鲜红的玫瑰最终也预示了玛茱莉的死亡;《一个流动推销员之死》的鲍曼,为了自己的推销工作,长达14年在路途奔波,历经坎坷,到心脏病发作时也没回到自己的家乡,这长途跋涉的经历又像是希腊神话中的尤利西斯。《绿帘》中许多的人物和情节都在潜意识中符合原型批评理论中的原型人物和原型模式。而这些人物和模式也都是人类共同的经历。本文旨在运用原型批评分析尤多拉·韦尔蒂小说人物的集体无意识,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和文本细读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尤多拉·韦尔蒂内心世界和她对人类的思考的线索。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本论文是第一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尤多拉·韦尔蒂的小说集《绿帘及其他故事》,再此之前虽然已经有许多论文研究尤多拉·韦尔蒂,但都是从心理分析角度,或仅仅是对小说人物的研究。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绿帘及其他故事》及原型批评理论。第二章分析尤多拉·韦尔蒂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绿帘及其他故事》中的自然原型、人物原型及事件原型的生、死。第三章讨论这些原型的再生。第四章总结研究结论,讨论语言风格,揭示尤多拉·韦尔蒂作品的主题,为今后论文的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尤多拉·韦尔蒂 原型 原型批评 《绿帘及其他故事》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BSTRACT (ENGLISH)6-9
- ABSTRACT (CHINESE)9-14
- CHAPTER I INTRODUCTION14-31
- A. An Introduction to Eudora Welty and Her Major Works14-18
- 1. Eudora Welty and Her Life14-16
- 2. Eudora Welty’s Other Literary Works16-17
- 3. A Curtain of Green and Other Stories17-18
- B. An Introduction to Archetypal Criticism18-28
- 1. The Definitions of Archetype18-21
- 2. Features of Archetype21-23
- 3. Carl Jung and His Theory of Archetype23-24
- 4. Northrop Frye and Archetypal Criticism24-26
- 5. Previous Studies on Archetypal Criticism26-28
- a. Studies on Archetypal Criticism at Home26-28
- b. Studies on Archetypal Criticism abroad28
- C. Thesis Statement28-31
- CHAPTER II AN ARCHETPAL EXPLORATION OF LIFE AND DEATH IN A CURTAIN OF GREEN AND OTHER STORIES31-57
- A. The Nature Archetypes31-43
- 1. The Sun31-33
- 2. The Fire33-36
- 3. The Tree36-39
- 4. The Rose39-40
- 5. The Water40-43
- B. The Color Archetypes43-46
- 1. The Green Color43-44
- 2. The Red Color44-45
- 3. The Black Color45-46
- C. The Character Archetypes46-56
- 1. A Jesus Christ Archetype46-47
- 2. An Odysseus Archetype47-51
- 3. A Mother Archetype51-54
- 4. A Scapegoat Archetype54-56
- D.A Summary56-57
- CHAPTER III AN ARCHETYPAL EXPLORATION OF REBIRTH IN A CURTAIN OF GREEN AND OTHER STORIES57-68
- A. The Physical Rebirth58-61
- 1. The Physical Rebirth of Howard in Flowers for Marjorie59-60
- 2. The Physical Rebirth of Mrs. Larkin in A Curtain of Green60-61
- 3. The Physical Rebirth of Phoenix in The Worn Path61
- B. The Spiritual Rebirth61-66
- 1. The Spiritual Rebirth of Jason and Sara in The Whistle63-64
- 2. The Spiritual Rebirth of the Clytie in Clytie64-65
- 3. The Spiritual Rebirth of Bowman in Death of A Travelling Salesman65-66
- C. A Summary66-68
- CHAPTER IV CONCLUSION68-72
- A.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68-70
- B.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70
- C.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70-71
- 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71-72
- WORKS CITED72-74
- Acknowledgements74-75
- APPENDIX A75-76
- APPENDIX B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载;原型批评[J];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2 成秀萍;;论原型批评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5期
3 邓杉;赵蓉;;原型批评理论探源[J];思想战线;2008年S1期
4 范革新;;论原型概念之间的差异对原型批评本土化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杨丽娟;;原型批评的认知方式[J];外国问题研究;2010年03期
6 邹颖;黄琳;;原型批评视野下的《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7 杨迪;王银屏;;“向后站”视野下的原型批评[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刘惠媛;赵明慧;;试议原型批评的局限性[J];大连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9 金德万;;原型批评——文化的积淀和神话的复兴[J];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10 段炼;论原型批评[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冠青;陈晓茹;;西方原型批评的中国化及其与中国古典意象论的互通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舒宪;图腾批评与图腾文化[N];文艺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荪;原型批评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张大鹏;原型批评和原型类别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正伟;形式视域中的原型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姚学丽;双角色人物模式的原型移位与二十世纪美国文学[D];安徽大学;2005年
5 王明珠;从原型批评视角解读美国《读者文摘》广告里的原型及意义[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广萍;生命的失落与复得—原型视域下解读《苏菲的选择》[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7 孙泰;文化意义与精神进步:原型批评视角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成长进步主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8 乔炳男;从原型批评角度研究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9 马晓培;原型批评视野中的《绿里奇迹》[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10 高红;对《天路历程》的原型解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9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29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