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我的妹妹,我的爱》中家庭悲剧的伦理解读

发布时间:2017-09-13 03:38

  本文关键词:《我的妹妹,,我的爱》中家庭悲剧的伦理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欧茨 《我的妹妹 我的爱》 文学伦理学批评 家庭悲剧 少年儿童


【摘要】: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代文坛久负盛名的女作家,以勤奋多产著称。人生阅历丰富的她,始终关注社会生活,以犀利的笔锋和高超的表达艺术反映当代美国人所面临的生存问题及精神困境。《我的妹妹,我的爱:史盖乐·蓝派克秘史》是欧茨在2008年出版的小说,通过史盖乐·蓝派克的自白,揭开蓝派克一家分崩离析之谜。在《我的妹妹,我的爱:史盖乐·蓝派克秘史》中,欧茨将注意力转向生活在当下无助而脆弱的青少年。这场悲剧源于家庭伦理的缺失和社会伦理的混乱,蓝派克家的一双儿女成了无辜的受害者。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分析造成这一家庭悲剧的原因以及对儿童造成的伤害,从而挖掘欧茨的伦理思想,揭示建构良好伦理秩序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论文由三部分构成。引言部分概述欧茨及作品、本论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章分析造成此家庭悲剧的伦理环境因素,消费主义的盛行异化了美国民众对幸福的追求,在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学校充斥着暴力、欺诈等丧失伦理道德的行为,同时高科技的负面影响引发了新的媒体伦理问题,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侵害。第三章从家庭伦理着手,探讨夫妻伦理的泯灭和亲子伦理关系的畸形,指出这是导致悲剧的直接原因。第四章主要论证儿童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无情的社会环境和混乱的家庭伦理关系使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遭受折磨。父母的离异及偏爱不但引发了兄妹关系的失衡,而且最终造成史盖乐人格上的缺陷。他迷失于自己的伦理身份,缺乏爱的表达能力,无法建立正常的爱情和友情关系。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欧茨以讽刺的语调批判了美国当代家庭的阴暗面,同时,作为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家,她强调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建构良好的伦理道德秩序,用爱代替冷漠,保护青少年,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成长。
【关键词】:欧茨 《我的妹妹 我的爱》 文学伦理学批评 家庭悲剧 少年儿童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Introduction7-11
  • Chapter On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thical Criticism11-17
  • 1.1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thical Criticism11-12
  • 1.2 The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12-15
  • 1.3 The Ethical Ideas in Oates’s Works15-17
  • Chapter Two The Chaos of Ethical Situation in My Sister, My Love17-24
  • 2.1 The Prevalence of Consumerist Values in Materialized Society17-19
  • 2.2 The Loss of Ethical Responsibilities in Mass Media19-21
  • 2.3 The Ethical Crises in School21-24
  • Chapter Three The Deformation of Family Ethics in My Sister, My Love24-32
  • 3.1 The Defunct Conjugal Ethics24-27
  • 3.2 The Deformation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27-32
  • 3.2.1 The Lack of Father Identity28-29
  • 3.2.2 The Children Taken as Tools by Mother29-32
  • Chapter Four The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Confusion in My Sister, My Love32-38
  • 4.1 The Imbal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other and Sister32-34
  • 4.2 The Disturbance of Skyler’s Personality34-38
  • 4.2.1 The Loss of Ethical Identity34-36
  • 4.2.2 The Lack of the Ability to Express Love36-38
  • Conclusion38-40
  • Bibliography40-43
  • Achievements43-44
  • Acknowledgements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暴力下的女性天空——论欧茨小说中女性意识表达的独特视角[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王阿芳,王新杰;悲哀的夏娃——欧茨小说中的悲剧性女性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刘飞兵;杨华;;从悲剧的产生到生存的探询——论欧茨创作中的觉醒意识[J];求索;2007年07期

4 刘英;栾红敏;;学术竞争与群体关怀:乔伊斯·凯洛·欧茨的“学院小说”主题探究[J];外语教学;2008年03期

5 张贞宣;;永无休止的暴力循环——从莫琳看欧茨笔下的暴力世界[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杨立军;;欧茨小说《他们》中的女性意识[J];理论界;2008年04期

7 熊腾芳;;欧茨推出新作《妹妹,我的爱》[J];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01期

8 单雪梅;;从对《死者》的重写看欧茨的创作观[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9 杨建玫;;激情与暴力——评欧茨2009年新作《天堂的小鸟》[J];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01期

10 刘玉红;;从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欧茨小说中的异质空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凝;欧茨:“严肃文学”作家从不拒绝畅销[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张熙邋史国强;乔·卡·欧茨:既通俗又严肃的女作家[N];辽宁日报;2008年

3 林斌;乔伊斯·卡洛尔·欧茨的犹太寻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李霆鸣;穿裙子的福克纳[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戴新伟(《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编辑);把库切给“一锅端了”[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杨建玫;关于欲望与控制的黑色童话[N];文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晶;对他者之爱[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王弋璇;暴力与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杨建玫;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樊篱[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欧茨小说《他们》的暴力主题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2 黄慧;乔伊斯·卡洛尔·欧茨《至点》中的精神暴力[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熊碧云;论欧茨小说中人物的怨恨情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yN;从《狐火》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对传统“性政治”的反叛与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颖;论欧茨作品中暴力的内涵[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程亚丽;欧茨小说中城市女性的困境与自救[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郭捚;[D];郑州大学;2008年

8 李庆;超越文化的局限[D];武汉大学;2005年

9 梁玉莹;《奇境》中的困境:主题辨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镁;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笔下的美国犹太女性形象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41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41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d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