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赫金的复调诗学看《金色笔记》
本文关键词:从巴赫金的复调诗学看《金色笔记》
【摘要】: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自发表之后便毁誉参半,争议集中在其与众不同的创作形式上。笔者认为,此形式正契合了苏联学者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本文拟对莱辛的《金色笔记》做巴赫金式的解读,从声音、结构、时空体的复调分析其复调特征,解析莱辛的复调叙事艺术。
【作者单位】: 常州工学院;
【关键词】: 巴赫金 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 “复调”
【基金】:常州工学院2013年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论多丽丝·莱辛的‘复调’叙事”(YN132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多丽丝·莱辛在英国文坛是与简·奥斯丁、弗吉尼亚·伍尔夫齐名的杰出女作家,一生著作颇丰,青年、中年、晚年均就不同题材进行创作。代表作有《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们》、《金色笔记》、《简述下地狱》、《天黑前的夏天》、《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简·萨默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施云波;;《金色笔记》——复调叙事理论发展的现代维度[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02期
2 陈才宇;形式也是内容:《金色笔记》释读[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4期
3 李凤亮;复调:音乐术语与小说观念——从巴赫金到热奈特再到昆德拉[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1期
4 白春仁;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J];文学评论;199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2 曹萍;;尤金·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一部充满狂欢精神和多重复调的戏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张雪峰;;《普宁》之三重人格结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方国武;;试析巴赫金小说时空体理论的诗学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陶媛媛;;成长小说视角下的《简·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张苹;;贴近女性 关注社会——浅析德国女作家尤莉亚·弗兰克的创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8 顾晓莉;;两棵相对“枝疏叶稀”的大树——简谈於梨华早期两部长篇小说中的三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9 吕曼曼;王胜利;;人性的独白——《蝇王》与《黑暗的心》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韦朝晖;;《钢琴教师》的女性主义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申华;;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江丹;;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艾米莉·迪金森与李清照的写意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丁莉丽;;乡村牧歌的消逝——当前乡村题材电影的一种倾向[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钟国胜;;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钟国胜;;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6 李建东;;镜像中的理论狂欢——现代文论话语的引进与误读[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孔建平;;空间意识与中西早期文学叙述样式[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8 张进;;物质性、活态空间、地方意识与天气美学[A];第三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小娟;探寻“自我”—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主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显惠;传媒视阈下的“大陆新武侠”[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3 黄羽红;《红色英勇勋章》的生态伦理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4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5 史学荣;小说中空间的叙事功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s,
本文编号:844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4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