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克小说中“缝制百纳被”的文化隐喻与美国非裔女性文化
本文关键词:沃克小说中“缝制百纳被”的文化隐喻与美国非裔女性文化
【摘要】:缝制百纳被虽是黑人女性日常生活中从事的一项普通的家庭手工艺活动,却是代表非裔女性文化与民族身份的一个文化隐喻,展现了其优秀的民俗文化,审美情趣和核心价值观。本文将创造性地借用Martin Gannon在2001年提出的文化隐喻理论框架,深入剖析沃克小说中"缝制百纳被"的文化内涵,并进而揭示它所隐喻的美国非裔女性无穷的创造力和深厚的姐妹情谊。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沃克 缝制百纳被 文化隐喻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在独树一帜的美国非裔女作家的阵营内,艾丽丝·沃克才华横溢,成绩斐然,创作了许多的经典文学作品,树立了她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地位。沃克在美国文坛一直被誉为“黑皮肤的弗吉尼亚·伍尔芙”,一生致力于为美国黑人妇女在男权社会中找寻自我和争取自己的权益,以赢得自己的“一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外语学刊;2000年02期
2 李诗平;隐喻的结构类型与认知功能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从贵;漫谈《乞力马扎罗的雪》的隐喻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丁毅伟;;隐喻思维的认知基础[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3 艾喜荣;;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4 梁海燕;;论中国传统建筑与人体的隐喻关系[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贺学贵;;广告英语中隐喻应用初探[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周国宝;;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马”隐喻对比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肖蔚;隐喻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及隐喻理解[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雷志敏;刘开军;李海军;;隐喻应用意识与词汇记忆技巧——关于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创新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贺华丽;;从关联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孙佩婕;英语超常规搭配的特点及其语用认知基础[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玲俊;;从认知学及哲学角度看隐喻思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傅惠钧;王丽玲;;中草药植物隐喻式命名中一物多喻现象探讨[A];修辞学论文集第12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朱晓申;大学英语成功学习者综合培养路向研究: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刘翼斌;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欣;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刘法公;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晓军;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继文;中日古典定型诗歌中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吕春燕;中日移动动词的认知语义学对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美;球赛新闻报道中战争隐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俏;英汉“恐惧”隐喻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炎祁;英汉“死亡”隐喻认知对比[D];南昌大学;2011年
4 季笑言;《圣经》寓言的隐喻认知理解[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丹;汉语指人专名隐喻的语义和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禹辰;认知视阈下中国政治语篇的隐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马祥英;关于汉越成语隐喻的应用对比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曼;从认知角度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HEAD和HEART[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靳书兰;内向型英汉学习词典中隐喻的展现方式[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盖晓杭;从《绝望主妇》中的隐喻性话语探讨美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窘境[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束定芳;隐喻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2 束定芳;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如晨 ,夏雅俐;《从前有座山》中的文化隐喻[J];修辞学习;2000年02期
2 李福印,盛春媛;评介Martin J.Gannon的“文化隐喻三部曲”[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3期
3 李天紫;;文化隐喻——隐喻研究的新发展[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胡艳;;跨文化隐喻与认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孙绍先;“狼吃羊”与“羊吃狼”的文化隐喻[J];天涯;2004年01期
6 邢杨青;张笑,
本文编号:846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4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