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母题“本土化”进程之历史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22:38

  本文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母题“本土化”进程之历史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华裔美国文学 文学母题 “本土化”进程


【摘要】:20世纪50年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母题呈现"本土化"趋势,及至20世纪70-80年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母题"本土化"日臻完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母题"本土化"进程主要表现为中国母题的缺失、"身份"母题含义的流变、"关系"母题内涵的新建构。对此,以刘裔昌、黄玉雪、汤婷婷、赵健秀、谭恩美等为代表的华裔作家,从不同方面展现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而他们作品的主题主要反映华裔作家处在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夹缝中的尴尬生存状况。在这种冲突中,他们或者和解,或者反抗、寻找自我、努力构建自我文化的身份。一言以蔽之,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母题"本土化"就是华裔作家对归属、两种文化等问题的思考,并在其文学作品中加以淋漓尽致的叙述,由此在美国文学界获得应有的话语权。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 文学母题 “本土化”进程
【基金】:广西2013年度哲社规划课题《中国视野下的华裔美国文学母题研究》(13BWW003)
【分类号】:I712.06
【正文快照】: 众多论者已对美国华裔文学做出有意义、有见解的分析,如吴冰分别探讨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性问题[1]以及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译名与界定、归属、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中国读者认同感、国内研究特色以及翻译等六个方面的问题[2];蒲若茜、饶們子剖析了以汤亭亭、谭恩美、吴梅等为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华;华裔美国女作家对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的解构——论汤婷婷的女权主义小说《女勇士》[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张在钊;;美国浪漫主义早期的文学本土化特征解读——以欧文和库柏为例[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1期

3 王光林;论华裔美国男作家的主体意识[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4 陈爱敏;饮食文化上的“他者”——当代华裔美国女作家的东方主义色彩[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5 蒲若茜;;族裔性的追寻与消解: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的身份政治[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王晨爽;王玉文;;儒家家庭伦理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嬗变——解读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张子清;;跨文化·双语性:华裔美国作家的名字[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8 饶們子,蒲若茜;从“本土”到“离散”——近三十年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理论评述[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蒋道超;从文化沉默到文化融合——美国华裔作家小说主题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张卓;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文学[J];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张景华;;形象学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康利荣;;他乡的名分,故乡的误读——浅谈谭恩美的《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汤凡;;《蝴蝶君》中的性别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4 殷茵;;颠覆中的建构——《蝴蝶君》主题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5 刘胥;;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三个争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王阿菊;;浅析汤亭亭《中国佬》中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7 高明玉;;迂回的言说:汤亭亭《女勇士》对《木兰辞》的“误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李鸿嘉;;华裔美国文学知识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3期

9 胡春梅;;美国华人英语文学中的中国书写[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丽君;张艳丽;;从美国华裔文学看华裔美国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探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栋辉;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红燕;任璧莲小说中的身份焦虑[D];苏州大学;2011年

8 朱华;中国少数民族汉文创作与美国华裔英文创作比较研究(1978-2010)[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赵晶;从风景园到田园城市——18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中叶西方景观规划发展及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关合凤;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寻求[D];河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天时;创伤理论视角下解读《接骨师之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4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晓荣;叛逆·反思·认同[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邹云来;论迪梅·罗伯茨《打碎玻璃》的家庭价值观[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赵子明;文化身份寻求的困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春娇;多元融合之下的统一[D];南昌大学;2010年

9 陈烨;谭恩美小说和张艺谋电影中的东方主义[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曾奕晖;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任碧莲创作论——兼谈美籍华裔英语作家的世界性[J];当代文坛;2003年05期

2 赵文书;华美文学与女性主义东方主义[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3 方红;在路上的华裔嬉皮士——论汤亭亭在《孙行者》中的戏仿[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4期

4 王理行,郭英剑;论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的中文译名及其界定[J];外国文学;2001年02期

5 张龙海;戏仿、语言游戏、神秘叙事者、拼贴——论汤亭亭《引路人孙行者》中的后现代派艺术技巧[J];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6 王理行;;论美国华裔作家的姓名问题[J];外国文学;2007年06期

7 崔少元;后现代视角下的美国小说——美国当代小说新趋势漫笔[J];国外文学;1998年01期

8 陈旋波;从林语堂到汤婷婷:中心与边缘的文化叙事[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4期

9 张子清;与亚裔美国文学共生共荣的华裔美国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10 汪兴富;Mark Davies;刘国辉;;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英语教学与研究的良好平台[J];外语电化教学;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若茜;;“越界”与“回归”——20世纪末华裔美国文学的主题演变[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2期

2 蒲若茜;;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野[J];江汉论坛;2006年03期

3 吴冰;;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思考[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2期

4 李鸿嘉;;华裔美国文学知识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3期

5 章燕;;论身份认同的流动性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体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王烈霞;;疏离与融合——华裔美国文学论析[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4期

7 潘晓燕;石立林;;华裔美国文学:回顾与展望[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8 王建会;;华裔美国文学批评30年回顾与反思[J];英语研究;2013年01期

9 张雅伦;;简述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海外英语;2013年16期

10 倪大昕;华裔美国文学一瞥[J];世界文化;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裴水妹;;木兰关公在美国 论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传统历史人物的运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赵文书;;创造“华裔美国感性”——赵健秀的华裔美国文学评论与创作实践述评[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外成立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亚裔美国文学与华裔美国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王逢振;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4 张子清;我观“华裔美国文学”[N];文汇报;2007年

5 吴冰;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一些思考[N];文艺报;2008年

6 秋叶;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新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世文;“美国文学中的中国”[N];文艺报;2008年

8 王亚光;打开欣赏花香异域的窗户[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孙胜忠;走出误区,,还文学批评本来面目[N];文艺报;2007年

10 陆薇;以哥特叙事烛照华裔美国文学[N];文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陆薇;渗透中的解构与重构:后殖民理论视野中的华裔美国文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金学品;呈现与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4 詹乔;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符号[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文晶;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一个尚待拓展的领域[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管艾艾;早期华裔美国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丽仙;华裔美国文学中“新的中国”话语[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逄怡青;华裔美国文学中隐喻的认知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芳;华裔美国文学翻译中的回译问题[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7 李方;华裔美国文学的杂合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薛红;解读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文化身份认同[D];山东大学;2009年

9 郑静;自我的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唐雯;想象的中国—东方主义视角下华裔美国文学在美国主流社会的接受[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52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52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b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