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之修辞维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21:23

  本文关键词: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之修辞维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解构主义 修辞 误读


【摘要】: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之修辞维度的代表批评家是德里达、德·曼和米勒。误读的根源被归结为文学语言的修辞性特征,在语言修辞中比喻义优于字面义,寓言高于象征,因此文学批评需要以修辞性的阅读来代替一般性阅读对字面义的推崇,以碎片化的寓言式解读来取代同一性的象征。在批评方法上,无论是德里达的边缘解构策略、德·曼对"语法的修辞化"的分析,还是米勒对文本寄生性和重复现象的阐释,都是通过挖掘文本自身矛盾性来达到颠覆传统阐释的目的,显示了文本中反逻辑的异质性因素对统一结构的消解。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关键词】解构主义 修辞 误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0YJC751088)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I109
【正文快照】: 1.引言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以其激进的文学思想而闻名于西方文论界,美国耶鲁大学学者保罗·德·曼、希利斯·米勒、哈罗德·布鲁姆、杰弗里·哈特曼以及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法国学者雅克·德里达是这一批评的核心人物。他们都持有反本质主义思想,反对传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亚春;解构与摧毁——关于德里达与海德格尔[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王敏;;解构主义误读理论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张群;;论“音乐形象”的确定性、可塑性、随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徐春;传统建筑学的解构[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代平;浅谈解构主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车晓勤;永恒的悲哀——解构巴人《莽秀才造反记》的启蒙情结[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江云琴;;失语的一群,失落的世界——《小城畸人》之解构性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10 王金艳;;主体间性:理解“建构主义”文学性的一种方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论舍伍德.安德森小说《小城畸人》中语言的不可靠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秀琴;;解构的“幽灵”与批判的辩证法——德里达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3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仰海峰;;形而上学的解构与面向未来的承诺:德里达解读马克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5 赵子昂;;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张冠华;;危机:文艺理论的正常状态——“危机”话题讨论之后的思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7 范玉刚;;文艺学范式的重构及其文化阐释[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张桃洲;;郑敏与中国新诗理论的重构[A];东方丛刊(1999年第3辑 总第二十九辑)[C];1999年

9 边利丰;;陶渊明《饮酒·其五》的学术公案及其理论思考[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10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之别[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一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5 雷家彬;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方法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月;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惠;“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齐晓雨;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苏君;解构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5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伦建;语言的召唤—当代中国语言批评的特点与反思[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齐伟;电影批评理论的反思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亚丽;从解构视角分析时尚杂志设计[D];东华大学;2010年

9 田应渊;作为经历、想象和叙述的历史[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乔冲;解构主义文本理论观照下的翻译主体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莉馨;影响与互动:解构理论与女性主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余维海;;生态女性主义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前沿;2011年21期

3 朱丽;;当代美国小说中的解构主义与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管窥[J];时代文学(上);2010年05期

4 张保宁;;以诗性的思考解构现实的困境和人的精神苦难——论巴赫曼小说的批判解构功能[J];外语教学;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莎;解构主义之后:语言观与文学批评[J];外国文学;2003年06期

2 曹桂生;解构主义给艺术带来了什么[J];美术;2005年03期

3 杨美华;;凝固的未来时间 解构主义玻璃艺术之魅力[J];上海工艺美术;2006年01期

4 霍海鹰;侯玮;武晶;;解构主义的美学内涵[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3期

5 邓燕;陈丽琴;;从解构主义的视角看多译本并存[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2期

6 王卓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乔纳森·卡勒的解构主义文论思想研究[J];名作欣赏;2007年02期

7 王敬民;;表征变异:解构主义文论的美国化[J];求索;2007年08期

8 边立红;;解构主义视阈下的翻译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张兴全;王家民;;解构主义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意义[J];艺术.生活;2008年01期

10 沈骑;;“讹”的解构主义视角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蒙兴灿;;后解构主义时代的翻译研究:从双峰对峙走向融合共生[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杨丽君;;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进步性对翻译教学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4 林大中;;秋千与解构——《呼吸秋千》的解构主义解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5 闫文芳;;解构主义建筑与我国和谐社会相悖[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质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谢朝;;极致绚烂——解构主义语境下时装色彩设计[A];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周毅;;德里达访谈[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9 杨耕;;德里达: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的幽灵》[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研讨“耶鲁解构主义批评学派”[N];文学报;2008年

2 程一聪 整理;解构,,通向更幽深的世界[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章海霞 综合;解构主义与建筑[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小夕;如此“解构”,呜呼哀哉![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非中心在中心的废墟上生长[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6 梁晓声;论大学[N];光明日报;2006年

7 周雯;非理性、反传统与表现虚无[N];中国建设报;2004年

8 冯颜利 俞宣孟 卫明 甘丹;走近德里达 倾听解构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1年

9 解放军艺术学院 张婷婷;历史的巧合与误读[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顾学文;好的建筑,总是激动人心[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梦婷;解构主义的翻译——清政府涉外条约语例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2 袁朝云;解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D];山东大学;2006年

3 陈静;从解构主义视角看《威尼斯商人》的三个中译本[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4 钱婷婷;《易经》英译的新解构主义探索[D];安徽大学;2014年

5 卢思宏;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缺陷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张鳌;解构主义与翻译探索[D];西南大学;2006年

7 韩越;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与俄汉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8 罗文进;林语堂古文译作中的解构主义探究[D];青岛大学;2014年

9 乔冲;解构主义文本理论观照下的翻译主体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谢华杰;从解构主义视角看林译《黑奴吁天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90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90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9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