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诗学体系与文学创作中的西方现代艺术
本文关键词:纳博科夫诗学体系与文学创作中的西方现代艺术
【摘要】:纳博科夫热爱欧洲古代绘画大师,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在其诗学话语与文学文本中,西方现代艺术往往呈现出潦草、简单、庸俗的特性。本文对比西方现代艺术观与纳博科夫的文学理论思想,借此解释其倾向性。勾勒、分析纳博科夫小说文本中现代艺术的面貌,以求在整个艺术思潮发展中理解其文学思想与其创作。
【作者单位】: 莱顿大学区域研究系;
【关键词】: 纳博科夫 现代艺术 后现代主义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1.引言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Nabokov,1899-1977)以其旗帜鲜明的文学观点和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著称。如何在文学史中定位纳博科夫,如何理解他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国内研究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将纳博科夫放入后现代主义语境,来探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二战前)色彩的抽象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陈育德;“诗中有画”是“艺术论的认识迷误”吗?──《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的质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杨天民;从雕塑性到音乐性:凡·高的色彩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王玉敏;将想象力转变为绘画图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刘学;试论象征主义的新语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邱静娟;;《绝望》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袁李姝;;婚姻的偶然和必然——以查理·包法利的一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李青青;;中西诗画观差异的根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黄一畅;;微妙的寄主与寄生物——从《微暗的火》之文本关系看小说的解读模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张云孟;;顺从与抗争——《曼斯菲尔德庄园》、《简·爱》女主人公形象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涛;;巧心为用 寄托遥深——论陶瓷美术艺术手法[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霍甜甜;;《阿妲或热情:一个家族的编年史》纳博科夫的时间哲学下的叙事特点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严亚;;想象与奇观:城市视觉建构的文本转换[A];全球本土化背景下的中国传播能力建设——第五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获奖论文集[C];2014年
5 林少雄;;视觉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质及发展[A];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国家治理——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刘芳;;论身体热现象下的体育消费行为[A];2013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谢晓昱;科学与艺术的联姻:水墨动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剑武;中国人物画的造型与惯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赵亮;流亡的诗学[D];浙江大学;2011年
6 付瑛瑛;“传神达意”[D];苏州大学;2011年
7 张婷;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金铖;构筑想象的城堡[D];吉林大学;2012年
9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10 何平华;八大画风与楚骚精神及其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宜丹;关于中职学校静物配置教学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小新;从读图的角度谈数字图像在油画创作中的可行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雷群;欧洲中世纪圣像画的形式语言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季春燕;论艺术班的诵读教学[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树强;油画笔触探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菲;以色象形[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唐洁;流浪方舟[D];江南大学;2010年
8 袁鸿牧;明式家具与文艺复兴式家具审美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廖静爱;用艺术为心灵加“油”[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发超;论奥斯丁小说中的交往习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武铃;;“捕捉”纳博科夫[J];世界博览;2010年11期
2 钱伟发;;纳博科夫的蝴蝶梦[J];外国文学动态;2000年03期
3 王卫东;论纳博科夫的时间观[J];国外文学;2001年01期
4 张鹤;寻找—幻灭—超越——纳博科夫小说主题探微[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黄铁池,赵槟;囚禁与抗争——试论纳博科夫的时间观[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储诚意;弗·纳博科夫[J];俄语学习;2003年02期
7 王麟;作家该不该有妻子[J];世界文化;2003年01期
8 亚·杰尼索娃;粟周熊;;纳博科夫的妻子薇拉[J];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02期
9 肖谊;论纳博科夫的现实与小说的自我意识[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马凌;谈纳博科夫的“蝴蝶美学”[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霍甜甜;;《阿妲或热情:一个家族的编年史》纳博科夫的时间哲学下的叙事特点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松仪;纳博科夫 在真实与虚妄之间[N];光明日报;2014年
2 撰文 张sリ,
本文编号:891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9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