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恩短篇小说的底层解读
本文关键词:克莱恩短篇小说的底层解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克莱恩小说:《街头女郎麦吉》、《海上扁舟》、《蓝色旅馆》以及《新娘来到黄天镇》,旨在从人物类型、主题意蕴以及创作技巧分析克莱恩小说的底层视角。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贫困问题日趋突出。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小资本生产者难以经营。资本集中在大的生产者手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克莱恩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从事创作的,因而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底层特点。克莱恩笔下的底层人物大致包括“管理者的精明”、“手工业者的恐慌,,以及“无业者的孤独”三种类型。一方面,这些人物形象艺术地反映了民众的生存与精神状态,另一方面他们又因类型的鲜明而增加了形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死亡和冲突是克莱恩小说中较为明显的主题。死亡凸显了作者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在这些作品中死亡不再伤感与可怕,而是对痛苦与无奈的救赎。工业文明极大地推动了西部的发展,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最终实现了东部现代化文明与西部传统文明的交融。为了更好的呈现底层经验,克莱恩运用了多样的艺术策略。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不论是情节展开,还是人物刻画,自然主义都是显而易见的,而多彩的语言帆格和丰富的二元对立则更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斯蒂芬·克莱恩 短篇小说 底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6
- Abstract6-8
- 摘要8-9
- Introduction9-15
- Chapter One Character portrayal15-28
- 1.1 The Sagacity of Managers17-19
- 1.2 The Panic of Manual Workers19-24
- 1.3 The Loneliness of the Unemployed24-28
- Chapter Two Basic themes28-36
- 2.1 Death as a Way to Redemption28-33
- 2.2 Culture Conflict vs.Culture Displacement33-36
- Chapter Three Writing Techniques36-47
- 3.1 The Naturism36-38
- 3.2 Figures of Speeches and Naturalistic Proposition38-43
- 3.3 Binary Oppositions43-47
- Conclusion47-49
- Works Cited49-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寅;;美感与性感——唐前文学中对女性美的表现及其流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和丽伟;;爱与艺术的苦恼——试分析比较《诸神复活》与《道林·格雷的画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吴近;;断鸿零雁的爱中涅i谩鬯章庑∷档谋缧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4 王雪盼;;中西方不同女性观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5 杨晓莲;;西方文学中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6 张英;;论顾长卫电影中的草根情节[J];电影画刊(上半月刊);2008年08期
7 雷水莲;;“中国式婚姻”的困惑与思考——当代女性作家婚姻题材创作之剖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8 江玉娇;;论《荒原》中的复活意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李宏庆;;物欲狂欢背后的“疼痛”——以毕飞宇“城乡互望视角”小说为例[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10 王瑛;;少年眼中的童真世界——论张炜《半岛哈里哈气》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运用[J];当代文坛;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善刚;;人口品质与婚姻选择—基于清末民初的思想考察[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羽;体育教学世界的生命回归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晓辉;当代中国女性发展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4 田薇;宗教性视阈中的生存伦理[D];山东大学;2014年
5 房岑;绝境之美[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婕;局部之恶皆普遍之善:有关贪婪的性质与悖论之多层面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韩鹏;论马克思关于道德与幸福在实践中的统一[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隋海玲;叔本华“意志”概念中的印度宗教与基督教因素及其两者之间的联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汪志飞;论司法的宽容及其限度[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文丹;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阎连科乡村小说叙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威;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妇女权利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李;论海明威作品中死亡意识的美学内涵[D];中南大学;2011年
9 何跞;再探《红楼梦》开篇的隐含情旨[D];辽宁大学;2011年
10 赵京朝;布莱克法律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8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087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