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坎普的再思考——从《关于坎普的札记》到坎普电影
本文关键词:关于坎普的再思考——从《关于坎普的札记》到坎普电影
更多相关文章: 坎普 坎普电影 桑塔格 同性恋亚文化 青年文化
【摘要】:2014年12月28日,正值苏珊·桑塔格逝世10周年。在对她的缅怀中,那篇著名的《关于坎普的札记》("Notes on Camp")也被拿出来重读和广泛讨论。坎普作为一种风格的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而它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变得广为人知。作为一种趣味,坎普感受力始终活跃在怀旧收藏、先锋独立艺术思潮、摇滚乐、服饰风格等领域;作为一种亚文化,坎普与酷儿理论、青年运动及同性恋政治活动的发展紧密相连。在电影领域也存在着"坎普观",提供不同的视角,让我们得以抛却二元对立的价值评判和等级森严的美学审视,去重新关注一些过时的、失败的、无人问津的作品。并有一类专门的"坎普电影",在文中,我根据桑塔格"朴实的坎普"和"蓄意的坎普"的区分,将难以归类和定义的坎普电影,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初上映时就大受欢迎的经典老片,多年后却被小众群体以完全不同的原因狂热追捧;第二种是初上映时恶评如潮或无人理会的失败之作;第三种则是一些导演出于个人爱好,刻意追求坎普风格而专门创作的坎普电影。通过对这些坎普电影的研究,笔者再度思考和挖掘了《札记》的价值。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坎普 坎普电影 桑塔格 同性恋亚文化 青年文化
【分类号】:I712.06
【正文快照】: 一般认为,camp一词来自法语se camper,但53)。作为一种风格,坎普并非是二十世纪六七它“在英国上流社会中的使用也颇具历史”(Ross十年代的产物,事实上,1960 80年代只是它的 另一个辉煌时期,并且或许已经是第三次到达辉1964年的一篇文章,收录进1966年出版的批评煌;它的起源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闵杰;;蝙蝠与香烟——“反幻觉”视域下的皮兰德娄与布莱希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吴百荣;;亦梦亦真实——对《恩主》中人物形象的原型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4 柯岚;;“法律与文学”中的“局外人”[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5 孟君;;作者表述:源自“作者论”的电影批评观[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刘忠波;;30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吴晓东;;中国文学中的乡土乌托邦及其幻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张良丛;;大众阅读与解释的操控——试论托尼·本尼特的阅读理论[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9 汪子涵;;论演员在舞剧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能动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易洁;;论消费时代小说文本的审美诉求[J];长城;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鲁明军;;知识共同体:当代艺术学谱系的取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尹德辉;;资本·全球化·中国当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3 孙宜君;;论后现代视阈下中国影视艺术的审美取向[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邹积艺;杨振之;;论旅游节事的社会文化影响——成都市洛带古镇火龙节居民反应个案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唐蕾;;桑塔格延展式身份写作[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敬;变革与模仿:试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及其社会意义(197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莉;“沉默”的言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孙雯波;传染病及其防控的伦理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2 朱雪琴;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3 史周宾;濮阳大弦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洪建园;论苏珊·桑塔格《火山情人》中的叙事策略[D];河南大学;2011年
5 何利;沉沦与超越[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子青;模仿说:从古代到后现代[D];南京大学;2011年
7 陈金;寻找自我[D];暨南大学;2011年
8 马连花;困境与突围[D];暨南大学;2011年
9 张晓萌;暴力游戏中的“类我”形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蓉;一代人的爱与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ob Cherry;;博斯坎普码头的日出[J];影像视觉;2012年11期
2 ;《切割》[J];电影;2004年01期
3 约阿希姆·京特纳;马剑;;一个文学的世界——苏尔坎普五十年[J];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03期
4 孔燕;;疯狂的生活 游戏的人生——《火山恋人》中的“坎普”风格[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5 吴芬;玛杰丽·坎普和她的书[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3期
6 猫耳三岔;;精细地生活[J];可乐;2008年08期
7 李霞;;坎普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阴晓丹;;“坎普”恒隆[J];大美术;2006年05期
9 Kally;;英瓦尔·坎普拉德:最节俭的亿万富翁[J];青年与社会;2008年05期
10 李帅;;从《坎普法探访礼仪之国》看坎普法的学者形象[J];科技信息;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韦志信;;玩与笑之间——视觉层面中“坎普”的将死与未死[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鲁;“坎普”趣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2 徐鲁;青春小说的“坎普”趣味[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刘军;“抠门儿老头”与亿万富翁[N];光明日报;2006年
4 陈孝信;新图像实践与“坎普”美学[N];美术报;2013年
5 作者 蔡鸿君;苏尔坎普出版社:文亦载道 文亦言志[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张欣;宜家创始人坎普拉德的传奇人生[N];中国贸易报;2007年
7 书评人 李锐;坎普拉德生来就该是企业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孔 迪;坎普拉德充斥悖论的商业智慧[N];中国企业报;2005年
9 石常;坎普拉德:省一分钱就是赚一分钱[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赵霞;坎普拉德 “小气”的大家[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睿;表演的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双;“情迷·东方都会”-坎普时尚广告[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2 程永超;坎普法视野中的元禄日本[D];山东大学;2013年
3 王倩;玛格丽·坎普宗教生活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4 徐雪梅;思坎普公司企业文化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14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1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