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体验作品的方式
本文关键词: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体验作品的方式
【摘要】:英伽登是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从现象学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结构层次、体验作品的各种方式、作品的具体化、积极阅读和消极阅读、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区别、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现象学 英伽登 文学作品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50.11-44207)
【分类号】:I513.06
【正文快照】: 英伽登不仅分析了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处于潜在的“待机状态”,所以,只有当这些不定成和结构层次,还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和欣赏的分得到一定程度的填充和确定,只有当潜在的图式状态和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化外观在具体的知觉体验中得到实际再现而成为具一、文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亚峰;;经典阅读与外国文学教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李晓婷;;从开端和结尾分析《你往何处去》的互文性文化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马明奎;;作者经验:一种文本阐释的逻辑依托——英伽登文本层次结构理论批评[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4 詹杭伦;;论刘若愚“中国诗观”的修正与运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司同;;文学“沉默”的本体论意义[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平颖;;协调与张力——《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细节描写比较[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江舟群;;从接受美学看学术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J];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03期
8 邓景茹;;解读文学翻译的非表象要素[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陈建;段祥贵;;外国文学“前沿探索”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3期
10 卢万平;;《文心雕龙》文气说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卫平;;伽达默尔为何批评接受美学?[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4 刘俐俐;;聚焦于文本的愉悦[A];东方丛刊(2004年第2辑 总第四十八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3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旺生;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倩;大众传媒语境下儿童文学传播障碍归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妮;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及其深化[D];西北大学;2010年
3 谢添玉;《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的嬗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霍胜侠;20世纪西方含混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毛懿茵;跨越阐释的鸿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蔡鸿菲;反思陆九渊顿悟教育思想及对语文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玉果;意义构建的两级——《尤利西斯》空白美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吴岚冲;语本:媒介环境学视野中的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潘高峰;捍卫文学性—内部研究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蒋金绵;《草房子》文学语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舜雯;;克里斯·范·艾尔斯伯格凯迪克获奖作品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925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25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