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甜蜜之家”:《宠儿》的空间解读

发布时间:2017-09-26 20:07

  本文关键词:“甜蜜之家”:《宠儿》的空间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莫里森 《宠儿》 空间 甜蜜之家 身体 他者


【摘要】:空间叙事是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甜蜜之家"是莫里森小说《宠儿》空间叙事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新奴隶叙事的核心组成部分,渗透着作者的人性关怀和种族意识。"甜蜜之家"呈现了空间、权力和身体之间的种种关系,成为"自我"与"他者"建构的重要场所,其空间机制促使并表现了弱势种族的他者化,为莫里森主要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命运定下了基调。
【作者单位】: 遵义师范学院;
【关键词】莫里森 《宠儿》 空间 甜蜜之家 身体 他者
【基金】:2014年度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托妮·莫里森小说研究”(14GZYB45) 遵义师范学院2013博士基金资助项目“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他者空间”(2013BJ11)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黑人文学新奴隶叙事的重要代表之一。新奴隶叙事是非裔美国文学的主要叙事模式,旨在考察美国奴隶制历史和重写19世纪的奴隶叙事。新奴隶叙事主要有三种形式:以第三人称讲述奴隶制的历史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讲述的奴隶生平故事以及重审奴隶制对后世创伤遗毒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军;沈玮玮;;中西视野下的荀子“礼法”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江泓;;电视新闻短评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4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解元勋;;福柯与苏打绿——关于权力、认同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李雨峰;;枪口下的法律——近代中国版权法的产生[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7 毛晓秋;;法律的驯顺与政治的审慎——解读霍布斯《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时飞;;网络空间的政治架构——评劳伦斯·莱斯格《代码及网络空间的其他法律》[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9 薛峰;孙燕;;朝花夕拾:现代性的三重维度与中国电影研究之关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金辉;;科学解释学的三重维度[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建;;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走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费小平;;“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不可忽略的文化翻译研究视角[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郭玉琼;;发现秧歌:狂欢与规训——论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7 周琳轩;;从全景敞视主义角度解读《无名的裘德》中的两位女主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周璐;;《二手烟》中权力对身体的规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龙霞;;“惟一者”真正走出了“意识的内在性”吗?——兼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阐释与虚无主义问题[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微观权力视阈下的微传播责任研究[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杜芳芳;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存秀;城市之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4 王凤秋;在历史中重构女性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栋;后殖民语境下的J.M.库切小说主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冯波;“乡下人进城”小说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施蕾;现代性的漂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朝晖;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文化危机与重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晓红;;《宠儿》中语言的陌生化[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2 罗桂保;李维兴;;论《宠儿》的不确定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3 李洁平;张福勇;;《宠儿》开放式结尾之艺术魅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彭艳秋;吴庆宏;;试论《宠儿》中历史记忆的意蕴[J];电影文学;2009年11期

5 孙艳芳;;论鬼魂在《宠儿》中的修辞功能[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6 章汝雯;;《宠儿》汉译本中话语的建构与解构[J];外语教学;2011年06期

7 杜志卿;;《宠儿》研究在中国[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罗毅;;“他者”视角下《宠儿》的情感解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王秀杰;;从空间视角解读《宠儿》中黑人群体的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刘红云;;《宠儿》中名字的含义分析(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格;在爱与恨的边缘[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浩宇;《宠儿》中的陌生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张军;对小说《宠儿》的巴赫金式解读[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陈红;论《宠儿》的叙事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迅;《宠儿》的文化诗学解读[D];温州大学;2009年

5 谢梅;《宠儿》:一个带有爵士乐特点的开放文本[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倩;《宠儿》中男性权威的颠覆[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李明娇;创伤与复原:《宠儿》中的母亲杀婴主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程国华;《宠儿》文本内反独白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9 汪晓燕;以巴赫金的叙事理论解析《宠儿》的叙事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司马双龙;论《宠儿》[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5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25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