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百年后的“梦醒”与传统思想的回归——夏目漱石《梦十夜》第三夜解析

发布时间:2017-09-28 07:26

  本文关键词:百年后的“梦醒”与传统思想的回归——夏目漱石《梦十夜》第三夜解析


  更多相关文章: 《梦十夜》第三夜 百年梦醒 传统思想


【摘要】: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他的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生于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人,夏目漱石也毫无例外地受到当时历史变革的影响,他的中国观也在此期间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梦十夜》第三夜以巧妙的文笔和构思反映了夏目漱石对中国文化的矛盾心理,既暗示了"百年前"日本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又表明了夏目漱石对当时中国观的再思考,在对盲目西化的近代化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反映出自身对中国观的矛盾心理,更预示了夏目漱石对"百年后"东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及对传统思想回归的期盼与必然。第三夜中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既是对夏目漱石所处当时代的百年真实写照,也是对百年后社会以及个人传统思想回归的预示与警醒。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
【关键词】《梦十夜》第三夜 百年梦醒 传统思想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日本江户幕府时代,从1633年起多次颁布“锁国令”1,驱除外国人,仅允许与中国和荷兰进行有限贸易。1808年,英国“佛登”号军舰强行登陆长崎,令江户幕府惊慌失措,使长期处于“闭关锁国”政治格局下的日本出现了松动[1](P1)。1853年,美国军舰驶入江户湾,向日本官方递交了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善;夏目漱石的“非人情”[J];日本研究;2005年03期

2 王树义;王云红;;夏目漱石《其后》作品中的人物解读[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8期

3 孟庆枢;;小森阳一对夏目漱石的再阐释——以夏目漱石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为中心[J];长江学术;2009年04期

4 孙苏平;;试论夏目漱石文学的基石[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李素;;夏目漱石《心》中的“明治精神”[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邱丽君;;再读夏目漱石的《心》[J];新闻爱好者;2011年02期

7 李娇;;夏目漱石文学作品中的亲情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张焕香;;夏目漱石前期三部曲中的“过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佟姗;;夏目漱石“余裕论”简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天然;;夏目漱石与《心》——看作品《心》所展现的夏目漱石[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鹏飞;;夏目漱石与汉文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吴光辉;;试论夏目漱石的禅诗意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梦;;试论夏目漱石“自己本位”向“则天去私”的转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少华;夏目漱石和他的《心》[N];文汇报;2000年

2 沈宇;回望的眼光[N];文艺报;2014年

3 张秋红;夏目漱石的《我是猫》[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马小虎;用“心”去死[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欧南;夏目漱石与《梦十夜》[N];黑龙江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孙放远;鲁迅与夏目漱石[D];吉林大学;2012年

4 马英萍;近代化语境下的漱石文学与禅[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34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34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8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