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格布逊平行原则理论框架下若干视觉诗歌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雅格布逊平行原则理论框架下若干视觉诗歌的分析
【摘要】:视觉诗以其独特的文学体裁,吸引着各国学者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对于视觉诗歌的分析研究已经涉及多个学科和多种方法,如从文学、文体学、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等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研究视角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视觉诗歌的研究内容与范围。但是,其中的一些研究或是仍停留在视觉诗歌的表层,或是存在片面研究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试图另辟蹊径,在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以期待对未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罗曼-雅格布逊既是一名语言学家,同时也是一名诗歌批评家。诗性功能理论是雅格布逊诗学理论的核心及阐释“文学性”的钥匙。正因为诗性功能占主要地位,诗歌才能成为诗歌。雅格布逊认为诗性功能在诗歌中体现为平行结构,并将其上升到原则的高度。平行原则是一个关键的诗学问题,不只关系到语言的外部形式,更具内在意义,是可预见的诗歌语言的内在组织。因此,本文以雅格布逊诗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其分析诗歌的方法--平行原则来对视觉诗歌的形式与意义进行语言学研究。本文首先在绪论中指出视觉诗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基本结构。第二章主要是对视觉诗的定义、类型、美学特征及研究现状进行探究。第三章介绍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并围绕雅格布逊诗性理论,介绍诗性功能的运作机制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第四章以部分视觉诗为例,尝试运用平行原则分析部分视觉诗歌中存在的语法、语义、语音、词汇、及文本外平行现象。本文希望通过对雅格布逊平行原则的研究,以及运用其平行原则对视觉诗歌进行的分析,进一步揭示视觉诗歌的奥秘,加深我们对视觉诗歌的理解,同时也验证雅格布逊诗学理论的可行性。
【关键词】:视觉诗歌 雅格布逊 诗学理论 平行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6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2
- 1.2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12-13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13-14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4-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28
- 2.1 Visual Poetry Revisited16-22
- 2.1.1 Definition and Types of Visual Poetry16-18
- 2.1.2 Aesthetic Features of Visual Poetry18-22
- 2.2 Present Studies of Visual Poetry22-28
- 2.2.1 Visual Poetry Study Abroad22-25
- 2.2.2 Visual Poetry Study at Home25-28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28-46
- 3.1 Jakobson’s Poetic Theory28-32
- 3.1.1 Linguistic Functionalism28-30
- 3.1.2 Poetic Function30-32
- 3.2 Operational Mechanisms of Poetic Function32-44
- 3.2.1 The Equivalent Principle33-37
- 3.2.2 Parallelism--Structure of Poetry37-44
- 3.3 Influence of Poetic Function44-46
- Chapter Four The Analysis of Some Visual Poems in the Jakobsonian ParallelPrinciple46-87
- 4.1 Complete Representation of Parallel Principle in Visual Poetry46-52
- 4.2 Grammatical Parallelism of Visual Poetry52-61
- 4.2.1 Grammar of Poetry53-55
- 4.2.2 Poetry of Grammar--Grammatical parallelism in Visual Poetry55-61
- 4.3 Semantic Parallelism of Visual Poetry61-70
- 4.3.1 Semantic Parallelism in e.e.Cummings’ in Just-61-67
- 4.3.2 Semantic Parallelism in Sunset67-70
- 4.4 Phonetic Parallelism of Visual Poetry70-77
- 4.5 Lexical Parallelism of Visual Poetry77-83
- 4.5.1 Compounding78-80
- 4.5.2 Conversion80-81
- 4.5.3 Affixation81-83
- 4.6 Off-Text Parallelism of Visual Poetry83-87
- 4.6.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uthor83-84
- 4.6.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ety84-87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87-89
- 5.1 Findings of the Study87-88
- 5.2 Contribu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88-89
- Notes89-92
- Bibliography92-9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96-98
- Acknowledgements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日光;视觉诗艺术符号的三度根据性[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谭捍卫;;漫谈西方视觉诗[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1期
3 金晓琳;;从符号学角度看视觉诗翻译——以《l(a》两个译本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刘凯;李学宁;;视觉诗《L(a》的功能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冯采;赏心悦目的视觉诗[J];百科知识;1996年02期
6 曹方;视觉悖论与设计策略[J];装饰;2001年05期
7 李娅红;;卡明斯视觉诗中视觉模态隐喻的翻译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张朝霞;;视觉诗的文体功能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文珊;英语视觉诗与现代主义诗歌异化感[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李娅红;;卡明斯视觉诗“l(a”的视觉模态隐喻的人际元功能探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日光;;论视觉诗艺术符号的个人象征[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玉芬;当代视觉诗[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2 甄婷婷;从视觉诗媒体间性方式看中西文字[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张翔;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巍;视觉诗的双象衔接[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5 宋丹;雅格布逊平行原则理论框架下若干视觉诗歌的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小辰;基于PMI框架的视觉诗意义建构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张瑜;视觉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阐释[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5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3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