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曲亭马琴的《三七全传南柯梦》

发布时间:2017-09-28 19:23

  本文关键词:论曲亭马琴的《三七全传南柯梦》


  更多相关文章: 三七全传南柯梦 三大奇书 创造背景 艺术特色


【摘要】:《三七全传南柯梦》是日本近世读本作家曲亭马琴创作于文化四年(1807)年、出版于翌年的一部中篇读本小说。该作品取材于真实发生在元禄时期的殉情事件,是马琴“巷谈物”的杰出代表。马琴本人更是把它列为自己读本小说中的“三大奇书”之一。可以说《三七全传南柯梦》是马琴文学生涯中的一部不可替代的作品,占有其独特的地位。然而,综观对曲亭马琴的先行研究成果,对该作品的研究状况却不尽人意,国内对曲亭马琴作品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其长篇大作《南总里见八犬传》上,对其他两部作品的研究寥寥无几。这正是本论文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所在。本论文以《三七全传南柯梦》为研究对象,在梳理马琴创作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同时兼顾观照与其他作品的关联性,对这部小说的文学定位和艺术价值进行深入考察。《三七全传南柯梦》产生于庶民文化充分发展的化政文化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坛整体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且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文学商品化得以实现。半七和三胜的情死事件在相对闭塞的社会环境之下,很快被传播开来并成为净琉璃歌舞伎的素材。曲亭马琴作为以笔谋生的职业作家,在坚守自己创作理念的同时,不得不关注社会的流行和读者的阅读趣味。1802年马琴游览京都、大坂等地,亲自拜祭三胜之墓,成为《三七全传南柯梦》产生的直接契机。马琴在净琉璃《艳容女舞衣》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和重构,使其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第一,主题思想由净琉璃中对“义理”的反抗,改编成带有因果报应色彩的劝惩小说。第二,对原剧本进行合理取舍,通过增设人物等使情节更加复杂多样。《三七全传南柯梦》之所以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其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是分不开的。第一:在叙事风格上,该作品具有明显的明清演义小说的叙事风格。第二:该作品情节布局严谨统一,具有高度的完整性。第三:小说中充满戏剧要素,具有通俗小说的一般特征。第四:小说同时兼具“雅”的气质,体现出作家的审美取向。本论文通过对该作品生成因素的考察、对作家改编方法的分析、对文本艺术特色的探讨,力图全方位定位该作品,同时也间接回答了马琴何以将其列为“三大奇书”这一问题。
【关键词】:三七全传南柯梦 三大奇书 创造背景 艺术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313.07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6
  • (一) 《三七全传南柯梦》内容概述8-11
  • (二) 《三七全传南柯梦》的出版及研究现状11-14
  • (三) 本论文的写作意义与研究方法14-16
  • 一、《三七全传南柯梦》的文本生成16-20
  • (一) 马琴巷谈物之产生背景16-18
  • (二) 马琴个人的创作动机18-19
  • (三) 大阪千日寺情死事件19-20
  • 二、从戏剧到读本——论马琴的改编方法20-27
  • (一) 净琉璃《艳容女舞衣》概述20-21
  • (二) 主题思想之脱胎换骨21-24
  • (三) 故事情节的重构24-27
  • 三、《三七全传南柯梦》的艺术特色27-35
  • (一) 明清演义小说之叙事风格27-29
  • (二) 情节布局的严谨性29-31
  • (三) 小说的戏剧因素31-32
  • (四) 《三七全传南柯梦》的“雅”32-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后记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毅;论文学创作动机的构成及其特性[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本文编号:937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37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