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立夫》中的反讽和象征手法解读
本文关键词:《格林立夫》中的反讽和象征手法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格林立夫》 言语反讽 戏剧反讽 情景反讽 象征
【摘要】:本文研究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格林立夫》中反讽和象征手法的使用情况,得出以下结论:反讽手法的运用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象征手法的运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者单位】: 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格林立夫》 言语反讽 戏剧反讽 情景反讽 象征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格林立夫》(Greenleaf)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的一篇短篇小说,1957年获欧·亨利奖。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南方某农场主梅太太的故事。主人公梅太太是个寡妇,经营着一个农场。一天,一头公牛闯入农场并且毁坏了她家的树篱。为了弄清这头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跃华;论弗兰纳雷·奥康纳《格林利夫》中的反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李世强;;论《红字》象征手法的运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纪平;;中国弗兰纳里·奥康纳研究述评[J];长城;2010年08期
2 许梅英;;《喜福会》中“另类”的象征含蕴解读[J];长城;2013年06期
3 李丽丽;;《红字》象征手法的运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4 邢玉;;《红字》中神秘的红字“A”[J];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5 许梅英;;《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象征意蕴赏析[J];芒种;2013年14期
6 周榕;;《红字》中A字对人物的多重象征意义探寻[J];琼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许梅英;;《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蕴赏析[J];作家;2013年06期
8 肖明文;;纪念弗兰纳里·奥康纳辞世五十周年——国内奥康纳研究综述[J];外文研究;201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戴丽;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空间叙事艺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林燕;论弗兰纳里·奥康纳构建的现代寓言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羽萱;试析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中的追寻主题[D];山东大学;2013年
4 王晗;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的图形背景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曦;南方文化痼疾之解剖[D];苏州大学;2014年
6 李领弟;假面的告白—牧师光环下丁梅斯戴尔的挣扎与新生[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践;论奥康娜在《难民》中的写作风格[J];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2期
2 甘文平;惊奇的回归──《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3 李世强;论《红字》中的道德主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李世强;从《红字》看霍桑小说的创作主题与文学艺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新宇;曹禹剧作象征手法浅析[J];修辞学习;1999年06期
2 向丽梅;;象征手法运用探究[J];双语学习;2007年10期
3 张维兴;;英语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探析[J];成功(教育);2011年01期
4 庞博;;《阳光下的人们》象征手法的运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3期
5 尹鸿;试论文学的象征手法[J];文谭;1983年07期
6 张群芝;;鸡鸣与鼾声——谈《野山》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电影新作;1986年03期
7 黄佩文;;象征写法与文题照应[J];当代修辞学;1991年01期
8 罗玉冬;;艺术的魅力——《鱼王》的象征手法[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9 刘园园;;象征手法对《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主题的表现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1期
10 赵更生;中英诗歌象征手法探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安娜;;浅析《凤凰涅i谩分邢笳魇址ǖ脑擞肹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楼庆西;;论宫殿与坛庙建筑中的象征手法[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3 马英;;浅议《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艺术魅力[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继红;以象征手法表现军事主题[N];中国集邮报;2014年
2 胡志毅;历史传奇与象征手法的结合[N];文艺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兰;新时期中国朝鲜族小说象征手法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2 胡素莲;跨越时空的怀疑论视角与象征手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静;象征手法在《欲望号街车》中的深化主题作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荣;试论《最蓝的眼睛》的象征艺术手法[D];安徽大学;2004年
5 李春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象征手法[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娜;《藻海无边》中的象征艺术[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57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5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