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神话—原型批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解析

发布时间:2017-10-06 20:05

  本文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解析


  更多相关文章: 乡神话—原型 圣经 流浪 回归


【摘要】: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上世纪中叶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它的产生与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文艺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神话倾向密切相关。这一理论的形成实际上是为文学作品的结构模式和人物形象溯源。通过比较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虚构模式和人物类型等,找出它们的内在相似之处。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男女主人公托马斯和特蕾莎在面对复杂的生存境况时所显现出的个体生命形态和生存轨迹在一定意义上便是行走在20世纪现代社会中的亚当和夏娃。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乡神话—原型 圣经 流浪 回归
【分类号】:I565.074
【正文快照】: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作为一种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其落脚点在神话和原型上,旨在借助神话中的叙事模式和人物原型对现代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进行还原化的处理,从而更好地为读者展现作品的内涵。“神话是文学作品的叙事模式,也是结构原则。神话在不同民族神话中,经常反复出现相似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大勇;周艳梅;;追寻作为一种生存的状态——《在酒楼上》与《城堡》的精神契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曾少美;;从《马桥词典》看韩少功与米兰·昆德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刘桂兰;;美丽总令人忧愁——废名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刘媛;;生命轻重再思考——重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沈洋宇;;堕落中的超越——解读《习惯死亡》中的畸形情爱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阎桢;;解读《寻找格林先生》中的犹太文化要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欧阳长铖;;无止尽的寻求到无法避免的生存“焦虑”——解读卡夫卡作品里的生存情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8 殷彬;李宝峰;;普鲁斯特:为了拯救而追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刘艳芳;;叛逆的影子——读刘小枫《沉重的肉身》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曹浏;;东西方文学作品中梦的运用及其比较研究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晓牧;;米兰·昆德拉的“毁灭”与“不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俞佩淋;作为症候的“文革”记忆书写[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爱侠;右派形象与作家心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宁明;论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D];山东大学;2011年

6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梅;张爱玲的小说传统与文学中的日常叙事[D];暨南大学;2005年

9 刘晓南;第四种批评[D];北京大学;2006年

10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莉芳;九十年代以来“学府散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邹兰兰;刘恒创作综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叶晔;儿童孤独和儿童文学中的孤独浅探[D];南昌大学;2010年

5 谢春平;惩罚与拯救[D];南昌大学;2010年

6 孙艳琳;用小说开启未来[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瑞刚;“他是人类的替罪羊”[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沛沛;现代基督的希望和拯救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威;极致化的悲情抒写[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林林;无法企及[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丹娅;;语言的神力:神话隐喻的性别观[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梁亮;;也谈神话、传说及其界分[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6期

3 王燕;中印推原神话:便览·比照·谈片[J];铁道师院学报;1992年02期

4 弋才伟 ,柳柯;从“神话复兴”看现代艺术的原型与象征[J];文艺研究;1993年04期

5 袁芳;;从神话故事中审视中日文化迥异[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6 杨自德;;希腊神话里的诸神[J];英语知识;2006年02期

7 雅克·勒穆瓦;;洪水神话的原型与定义[J];山茶;1989年04期

8 李江山;超俗精神对希腊神话的影响[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贾宏斌;赫哲族起源神话谈[J];黑龙江史志;2002年05期

10 李枫;神话新教[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兰雪燕;黄任远;;满-通古斯语族洪水神话比较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兰雪燕;;以生存的意志——试析黑龙江流域各族神话产生的心理基础[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程健君;;中原神话调查报告[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杨利慧;;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A];《民族遗产》(第2辑)[C];2009年

5 张旭东;;试论泰缅神话中对中国形象的认知[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汤惠生;;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昆仑山神话与萨满教宇宙观[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丙珍;;大兴安岭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田野调查——论鄂伦春族萨满神话及萨满传承[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古老神话萃取“心灵鸡汤”[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李人凡;《神话历史丛书》的创新意义[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玄武;神话的历史[N];光明日报;2003年

4 徐而缓;一个民族的“神话”范本[N];检察日报;2003年

5 特派记者 程明盛;《神话中国》震撼京城[N];中山日报;2005年

6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 叶舒宪;中国文化再认识:从解读神话编码开始[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路杰;英雄神话的心理意义[N];学习时报;2013年

8 伍刚硕;试论民族古籍神话的真实性和虚构性[N];贵州民族报;2013年

9 记者 吴娟;《神话中国》 音乐舞台上的新标尺[N];中山日报;2012年

10 甘霖;“本”而不“土”的神话[N];音乐周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殷书林;论路易斯·格吕克对古典神话的颠覆性改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林炳僖;韩国神话历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包哈斯;蒙古族和满族神话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霍丽丽;中西医药神话比较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恩义;英汉典故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晶;中西洪水神话的文化差异[D];山东大学;2008年

2 崔慧华;幼师语文中的神话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金丽;神话: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琦;神话的隐喻功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罗涛;神话与后现代性[D];郑州大学;2008年

6 卜会玲;神话中的蛇意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俞媛媛;关怀与神话:人类社会的生命之链[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8 李晓东;劳伦斯的创作与《虹》的神话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汤,

本文编号:984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84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2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