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断裂与碎片中重构意义——《白雪公主后传》的认知叙事解读
本文关键词:从断裂与碎片中重构意义——《白雪公主后传》的认知叙事解读
【摘要】:《白雪公主后传》是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之一,被视为格林同名童话的戏仿。小说中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影响了读者对小说意义的构建,而认知诗学及认知叙事学理论为意义的生成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图形和背景的生成机制、变换式人物视角的分析、草案合成策略的运用,巴氏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意识、故事场景均得以再现,展现了美国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荒诞的现实,以揭示现代人类生存的无奈及人性的缺失。
【作者单位】: 淮南联合大学外语系;
【关键词】: 《白雪公主后传》 巴塞尔姆 认识叙事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被认为是美国文坛卡夫卡(Franz Kafka)之后最有资格的继任者,其作品被视为20世纪末叙事艺术的试金石。《白雪公主后传》是巴塞尔姆在1967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是对经典童话的颠覆之作。在小说创作中,巴氏打破了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维·赫尔曼;唐伟胜;陶炜婷;;认知、情感与意识:叙事人物意识的后经典研究方法[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宁;;《白雪公主后传》人文精神的互文性嬗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李侠;;《白雪公主后传》对经典文本的解构[J];长城;2011年02期
3 陈彦旭;;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中的道德缺席现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郭立颖;;童话与空间重构——从乌托邦走向文化碎片[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5 覃晓霞;;《白雪公主后传》的隐喻解读[J];大家;2012年15期
6 张艳莲;刘丹;王新伟;;《白雪公主后传》与《大话西游》的巨大差异 20世纪60年代美国男性与中国现代男性对责任感的迥然态度[J];电影文学;2007年20期
7 张艳莲;刘丹;付蕊;;《白雪公主后传》与《大话西游》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J];电影评介;2007年24期
8 覃晓霞;;后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邂逅[J];长城;2013年10期
9 王丽捷;宁爽;;《白雪公主后传》中的两性困惑[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22期
10 刘敏霞;;从《玻璃山》和《白雪公主后传》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非后现代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殷书林;论路易斯·格吕克对古典神话的颠覆性改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常娟;恶的书写:现代小说叙事的伦理境遇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佳;试析元小说《白雪公主》写作技巧互文性特色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芬芬;论路易斯·格吕克在诗集《新生》中如何寻找新生[D];南昌大学;2010年
3 梁银霞;基于解构主义视角看唐纳德·巴塞尔姆《白雪公主》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西北大学;2011年
4 黄荣;论唐纳德·巴塞尔姆小说《白雪公主》中的戏仿[D];中南大学;2010年
5 白雪;[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陈玉平;经典重写[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袁诠;数字技术与文学的互渗[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明亮;“平面化”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s,
本文编号:988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8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