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文化表征与美国华裔文学的反表征书写

发布时间:2017-10-07 18:02

  本文关键词:文化表征与美国华裔文学的反表征书写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表征 美国华裔文学 反表征书写


【摘要】:美国华裔文学以其卓越的成就和蓬勃发展之趋势受到了全球文学界和评论界的深度关注。而西方的批评激发了华裔作家的创作热忱,为华裔文学的繁荣注入了新活力。近年来兴起并颇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表征理论"受到了文学和文化研究者关注,为全球文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视角。在系统、深入研究该理论的基础上,他们对美国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表征形式——美国华裔文学书写进行一种全新解读,以期进一步推动和拓展华裔文学的传承、发展和研究。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文化表征 美国华裔文学 反表征书写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CYY017)
【分类号】:I712.06
【正文快照】: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美国华裔文学之路走得并非顺畅,它一直在布满荆棘的美国主流文化中曲折潜行,经历了被排斥、被忽略到被关注、被重视,最终叩开美国文学经典之门这一曲折而动荡的发展之路。现在它以其卓越的成就和蓬勃发展的趋势受到了全球文学界和评论界的深度关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爱敏;;表征与反表征——兼论美国华裔文学的表征实践[J];外语研究;2008年06期

2 李彬;;谈谈话语与权力——以新闻为例[J];新闻界;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煜;;《袁将军的苦茶》:卡普拉的宗教殖民臆想[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徐妍,崔海燕;生命的世俗沦陷——“第三代”诗人生命哲学析疑[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3 郑云海;;马尔库塞论审美形式与社会批判[J];长城;2010年04期

4 宋阳;;解构与重构:论谭恩美《拯救溺水的鱼》中的人物形象[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高鸿萍;;后现代文化视阈下的审美教育[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6 赵亮;;浅论当下艺术语言的异化与回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刘雨;;由“单向度”走向“审美之维”[J];世纪论评;1998年Z1期

8 王珂;散文诗文体为何首先问世于法国——兼论波德莱尔成为散文诗创始人的原因[J];东疆学刊;2002年04期

9 苏明明;;林语堂《新中国的诞生》的叙事分析[J];东南传播;2009年08期

10 张康夫;;服装色彩学多媒体互动及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袁赛男;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7 邱忠文;劳动、爱欲、自然与艺术[D];复旦大学;2011年

8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9 房尚文;“生态消费”的马克思主义解[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吕黎;中国现代小说早期英译个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丽玲;论九十年代的口语诗歌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亮;基督教会与19世纪末中国习俗之改良[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艳;卫三畏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靖;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国家形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琦;Spring Moon译本《春月》中的中国形象的再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陈黎铃;论审美自律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吴学敏;赛珍珠笔下的中国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肖魁伟;林语堂文化传播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10 吴丹;中西文化视阈下的“他者”[D];江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晓路;表征理论与美国少数族裔书写[J];南开学报;2005年04期

2 薛福歧;杨进;;对俄罗斯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反思——俄罗斯社会大学校长、科学院院士茹科夫的报告[J];红旗文稿;201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勇;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综述[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陈爱敏;美国华裔文学经典的显现[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2期

3 张卓;;美国华裔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陈爱敏;;表征与反表征——兼论美国华裔文学的表征实践[J];外语研究;2008年06期

5 陈洁;;美国华裔文学研究领域的奇葩——《美国华裔文学史》评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美国华裔文学国际研讨会预备通知[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1期

7 陈红霞;;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价值观[J];华文文学;2009年02期

8 程爱民;;文化·语境·读者——美国华裔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4期

9 弥沙;;“新冒现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综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陈薇;;再论美国华裔文学的身份和属性——以查建英的《到美国去! 到美国去》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爱华;朱莉;;后殖民视野下华人历史记忆尘封残片的再现——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述评[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玉波;美国华裔文学之母 王玉雪逝世[N];文艺报;2006年

2 中央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郭英剑;当代美国华裔文学方兴未艾[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马航飞;美国华裔文学:旧矛盾与新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郭英剑;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N];文艺报;2004年

5 海波 汝成;是文化泡沫,还是有名有实?[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卓;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社会性别身份建构[D];苏州大学;2006年

2 张琼;矛盾情结与艺术模糊性[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欢;早期美国华裔文学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初阳;从散居文学理论看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观照[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陈鲲;不同时代背景下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身份[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战静钰;美国华裔文学中华裔种族身份的历史嬗变[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乔程;美国华裔文学文化身份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6 唐书艳;美国华裔文学中身份与声音问题探析[D];南昌大学;2012年

7 张羽;美国华裔文学中女性身份的建构[D];安徽大学;2011年

8 陈红霞;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D];南昌大学;2007年

9 涂志琴;身份的诉求[D];南昌大学;2006年

10 叶蕾蕾;建立“华裔美国感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89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89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2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