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阿甘本的“诗与哲学”问题

发布时间:2017-10-07 23:34

  本文关键词:阿甘本的“诗与哲学”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诗与哲学 拯救 弥赛亚 诗歌的终结 散文


【摘要】:本文对阿甘本思想中的"诗与哲学"问题做简要的梳理和介绍。阿甘本的思想生涯开始于他对"诗与哲学之离异"的关注;其后,则一直努力弥合诗与哲学之间的裂隙。"生命"是承载诗与哲学两种工作的基质,生命的拯救与赎解,是诗与哲学问题的根本旨归。凭这一意识,本文发掘了隐含在阿甘本的诗学研究中的弥赛亚意涵。
【作者单位】: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
【关键词】诗与哲学 拯救 弥赛亚 诗歌的终结 散文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Giorgio Agamben,1942—)近年来在国内外极受关注。阿甘本本人的学术兴趣非常广泛,其著作中所涉及的议题,散布于哲学、神学、政治、法律、语文学、文学、艺术、诗学等诸多领域中。国内学界对于其政治研究和神学研究,已有较多介绍。其早年对于现代艺术的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一兵;;孤离的神姿:阿甘本与德波的《景观社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06期

2 蓝江;;从赤裸生命到荣耀政治——浅论阿甘本homo sacer思想的发展谱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3 耿幼壮;;诗歌的终结与见证的不可能性——论阿冈本的诗学思想[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象征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吴军;;哲人爱智——探析柏拉图笔下“哲学王”的真实身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3 张祥龙;;孝意识的时间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翁菊芳;;精彩纷呈的意象——以施蛰存荒诞小说《魔道》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刘铁芳;;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教育的生活转向与现代教育的完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6 宗守云;施媛媛;;论先秦和古希腊的言辩修辞[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7 陈俊;;评“美德即知识”兼论其对道德建设的启示[J];兵团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8 潘洋洋;;《紫颜色》中象征主义手法的分析(英文)[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续书娴;;柏拉图哲学思想述评[J];才智;2011年35期

10 关英菊;;对话—独白—对话——辩证法在西方哲学中的历史命运[J];长白学刊;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天俊;;马克思的修辞学实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2 王巨川;;宋晓杰诗歌印象[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尹景旺;;友谊的焦虑——对奥古斯丁《忏悔录》的一种解读[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C];2008年

4 汪咏梅;;爱不是上帝——C.S.路易斯爱观综述(兼与柏拉图、奥古斯丁、蒂利希比较)[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5 潘汝;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的宗教情怀与艺术魅力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

本文编号:990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90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a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