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苜蓿青贮技术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12-10 05:19

  本文关键词:苜蓿青贮技术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苜蓿 青贮技术 青贮添加剂 乳酸菌


【摘要】:本研究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苜蓿添加剂青贮技术及其研究领域。对于苜蓿青贮来说,半干青贮技术较为实用,而未来苜蓿青贮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乳酸菌添加技术,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则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基金】:科技部奶业重大专项子课题(2002BA518A03-06)资助。
【分类号】:S816.53
【正文快照】: *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来自近东和东亚的一种豆科植物。起源于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高地。我国是在公元前126年,汉武帝第2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时,从乌孙(今伊犁河南岸)带回有名的大宛马、汉血马及苜蓿种子,引入后先在长安种植,以后不断扩展开来[1]。苜蓿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富裕,周禾,韩建国,张蕴薇;添加甲酸+甲醛对草木樨青贮品质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4年01期

2 马晖玲,卢欣石,曹致中,葛军;紫花苜蓿不同栽培品种植株再生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雪萍,柴琦,梁天刚,陈全功;黄土高原沟壑区环境与牧草适宜性的调查分析[J];草业科学;2005年02期

2 王刚,王占哲,赵殿忱,王仁中;哈尔滨地区紫花苜蓿封闭灭草除草剂及剂量筛选试验研究[J];草业科学;2005年04期

3 李跃森;吴志丹;王义祥;应朝阳;翁伯琦;;南方山地牧草发展现状、施氮效应与N_2O排放的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2007年03期

4 刘瑞峰,张新全,刘金平,杨烈;3种紫色土对紫花苜蓿根系发育及生物量构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5 张建波;白史且;张新全;钟肖;;紫花苜蓿根系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6 林丽秀;白史且;张新全;张玉;;中国南方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7 潘巨忠;张波;朱亚克;薛旭初;;苜蓿食用价值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06期

8 毕玉芬,车伟光;新疆北部地区(北疆)苜蓿属植物秋眠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杨青川,孙彦;紫花苜蓿在北京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北京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10 牛建忠,史德宽;黄河三角洲地区苜蓿收获时期生态气候适宜性评价[J];草地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波;魏益民;张国权;Wolfgang Sietz;;苜蓿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研究[A];2003国际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翠萍;苜蓿雄性不育系Ms-4杂交改良[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2 潘竟丽;新疆盐生植物灰绿藜NHX1基因转化新疆大叶苜蓿植株再生及分子检测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3 王庆锁;中国苜蓿产业化发展战略和主要栽培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1999年

4 王照兰;苜蓿种质资源评价及优良育种材料的遗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5 韩清芳;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抗逆性、生产性能及品质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6 刘振虎;中国苜蓿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吴素琴;紫花苜蓿种子丰产关键因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8 魏臻武;苜蓿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及其种质资源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9 郭艳丽;含高果胶饲料及不同加工处理的饲粮对绵羊生产性能、瘤胃和血液代谢参数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10 王Oz珍;水肥耦合对6种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和生产性能的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鹏;苜蓿栽培适应性及生产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时晓霞;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在北方农牧交错区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3 杜宝红;扁蓿豆根颈形态解剖特征和物质积累规律与抗寒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4 孙静;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后代育性鉴定[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5 董玉林;蒙农红豆草种子发育成熟特性及产量构成因子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6 苏日古嘎;禾本科牧草抗旱、耐寒、耐贫瘠特性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荣霞;不同施肥水平对紫花苜蓿产量、营养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8 赵国珊;不同土壤质地对苜蓿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9 孙强;土壤水分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及蒸散需水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10 于辉;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品质及抗寒性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敦江,周兴民,朱廉,冯元琳,杨丹霞,王继红;苜蓿添加剂青贮、半干青贮和与麦秸混贮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7年02期

2 牛菊兰,杨祁峰,滕怀渊,彭志云,毛应诚;双低油菜华协1号青饲效果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3年01期

3 舒文华;耿华珠;闫伦兴;许玉庆;;紫花苜蓿胚轴愈伤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草业科学;1993年03期

4 梁慧敏,夏阳,王太明;植物抗寒冻、抗旱、耐盐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03年03期

5 胡张华,陈火庆,吴关庭,章锡良,金卫,夏正红,陈锦清;高羊茅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绿色植株的高频再生[J];草业学报;2003年03期

6 张万军,王涛;紫花苜蓿愈伤成苗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瑞军;毕玉芬;马晖玲;魏小红;刘建荣;;国外苜蓿生物技术研究进展[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治平;塑料袋青贮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1984年05期

2 王汝富;饲料青贮技术对话[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4年09期

3 杨德祥;玉米秸秆青贮技术[J];农村天地;1994年10期

4 王履继,金赐福;挖掘饲料资源潜力 推广复合青贮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5年09期

5 孙宝军;农家玉米秸的青贮技术[J];当代畜禽养殖业;1995年08期

6 刘玉行;薯秧青贮技术[J];农村经济与技术;1995年10期

7 王玉之;饲料青贮技术[J];安徽农业;1996年10期

8 陈祥;玉米秆青贮技术[J];河南畜牧兽医;1996年03期

9 李树国;菜叶塑料袋青贮技术[J];农村新技术;1998年07期

10 金江;饲料青贮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宽虎;朱慧森;;豆科牧草青贮技术研究动态[A];21世纪草业科学展望——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玉柱;周禾;薛支生;;苜蓿袋式灌装青贮技术研究[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贤;韩鲁佳;刘依;;不同添加剂抑制青贮饲料二次发酵的作用效果[A];2003国际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王瑞谦;;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技术经济效益分析[A];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瑞谦;刘玉宁;康平;李爱民;;关于提高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与建议[A];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辛国荣;李剑;孙斌;杨中艺;;高温高湿条件下意大利黑麦草青贮技术研究[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2007年会暨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芹;山东齐河送秸秆 青贮技术到地头[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肉羊生产的“十改、十推广”(上)[N];江苏科技报;2002年

3 记者万秀斌;唐山市切实转变作风造福于民[N];人民日报;2002年

4 ;苜蓿青贮技术[N];河北科技报;2003年

5 景后寅  ;山东在秸秆里“淘金”[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3年

6 樊丽;如何搞好规模养羊场[N];陕西科技报;2003年

7 记者 周文涛 通讯员 李文静;崇左推广甘蔗尾叶青贮养牛技术[N];广西日报;2004年

8 ;苜蓿青贮技术[N];河北科技报;2004年

9 周传社;饲料青贮技术要点:温度湿度适宜 压实防漏水气[N];湖南科技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于险峰 通讯员 张仁军;国家拿出亿元补贴专用良种玉米推广[N];农民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志刚;多花黑麦草春季青贮技术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2 吴晓杰;不同处理方式对青贮饲料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于山江·玉素浦;优质新疆小芦苇青贮饲料调制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73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273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d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