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Postweaning mμ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其主要原发病原。PCV2还与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猪A2型先天性震颤、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PMWS主要流行于5~18周龄的断奶仔猪,致死率较高,其临床症状主要呈现为:仔猪生长速率降低、体重减轻、呼吸急迫、皮炎、黄疸、淋巴结病变肿大等。PCV2在世界范围内的感染与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与经济损失。目前对PCV2的防控主要依靠疫苗,国内外也先后注册了全病毒灭活苗、重组嵌合苗和亚单位疫苗,在预防PCV2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进口疫苗价格昂贵,而国产灭活疫苗效果仍不够理想,因而研制高效、廉价、安全的新型PCV2亚单位疫苗的需要已日益迫切。基于PCV2结构蛋白(Capsid)能在体外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的特性,我们采用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的方法对重组的Cap蛋白进行了可溶性表达,并纯化制备成病毒样颗粒,为新型PCV2 VLPs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将含有pET28a-ORF2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进行了高密度发酵试验,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摸索,建立了比较稳定的10 L发酵罐体系,收获湿菌体量达93.9±1.9g/L;且得到的重组Cap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为重组Cap蛋白的纯化及PCV2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2)将高密度发酵所得菌体进行高压均质破碎。所得上清用硫酸铵沉淀法进行初步除杂,然后采用IEC SP FF阳离子交换层析柱进行纯化,并对相应条件进行了摸索,得到相对纯度达85%以上的Cap蛋白,并对Cap蛋白体外组装病毒样颗粒(VLPs)条件进行了摸索,成功制备了与PCV2天然病毒结构相似的VLPs。(3)建立评价PCV2 Cap蛋白体外稳定性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使用该方法检测了不同贮存温度、不同反复冻融次数、不同保护剂等条件下Cap蛋白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Cap蛋白在25°C以下贮存时,其活性保持稳定;贮存时不同温度间变换对蛋白稳定性影响较大;在甘氨酸和甘油2种蛋白保护剂存在条件下蛋白活性的稳定性增强。(4)利用高纯度Cap蛋白组装的VLPs作为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和仔猪;通过检测抗体效价及动物的生产性能对疫苗免疫进行评价。小鼠免疫评价实验中,VLPs抗原分别与50V矿物油、IMS1313及卡波姆等佐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PCV2重组VLPs疫苗;分别将生理盐水、勃林格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分别设为阴性和阳性对照,对接种后12周内抗体效价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同种剂量情况下,油佐剂免疫效果与阳性对照组相当,抗体效价于第2周开始持续上升,并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水性佐剂表现较差。进行两次仔猪临床生产性能评价,每次选取150头仔猪,分为50V油佐剂疫苗注射组、生理盐水组、勃林格疫苗组,分别在15日龄注射1mL,记录生产性能。其中第一批免疫生理盐水组增重率高于勃林格疫苗组和50V油佐剂疫苗组,分别为200%、189%、180%,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而在第二批免疫中勃林格疫苗组和50V油佐剂疫苗组增重率高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296%、304%、252%;表明配制的重组VLPs油佐剂亚单位疫苗有相对较好的免疫效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成功建立了能够可溶表达PCV2重组Cap蛋白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体系;纯化制备纯度较高的Cap蛋白,并对其进行了外稳定性进行了探索,且成功制备出了PCV2的VLPs;将所得VLPs与各类佐剂配合制成了不同的亚单位疫苗,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最终确定50V油佐剂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为PCV2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8.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士哲;魏喜仁;范文光;王振山;李远志;吴士芳;徐庆;渠川玫;彭传贵;;狗传染性肠炎的研究 1、腹泻狗粪便中检出的细小病毒样颗粒[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82年04期
2 王亚君;华育平;;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8年05期
3 程帮照;刘华;;病毒样颗粒内标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方法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07期
4 宋振辉;卿家超;买买提·艾孜子;齐晓娟;叶翠芳;;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样颗粒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体外组装[J];中国兽医学报;2014年06期
5 王亚君;华育平;;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年08期
6 张国广;郭迟鸣;欧阳莹;黄小君;陈亮;;病毒样颗粒为阳性对照的H5N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7 毛凝;;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及其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年01期
8 张树梅;黄海碧;颜丕熙;滕巧泱;闫丽萍;徐大伟;呼和巴特尔;李泽君;;影响A型流感病毒样颗粒包装及释放的关键结构蛋白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9 王宇;张晓文;王群;梁成珠;汪东风;;含马动脉炎病毒N基因的病毒样颗粒的制备[J];畜牧与兽医;2014年06期
10 徐志文;郭万柱;陈杨;朱玲;陈燕凌;王印;;联合表达PCV2 ORF2和PPV VP2基因病毒样颗粒获得及免疫原性[J];中国兽医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霄;周子华;廖玉华;王敏;;乙肝核心病毒样颗粒的克隆、改建、表达和纯化[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戚宇华;崔仑标;史智扬;葛以跃;李显;单军;陆祖宏;;H5N1禽流感病毒样颗粒的制备与应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柯昌文;李天成;武田直和;;BK病毒VP1的C端阳电荷残基对病毒样颗粒形成的影响[A];2004年中国科学院新生病毒性疾病控制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4年
4 魏兰兰;;16型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5 仝光杰;楼觉人;;HPV52 L1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优化表达[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张艳;郑龙;宋淑霞;魏林;;对携带HCC表位的HBc病毒样颗粒负载的DC疫苗的免疫评价[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7 胡仲廉;焉晋绚;查世钦;刘克相;方华;刘静敏;戈士文;;病毒样颗粒——一种与食管癌密切相关的实体结构及其立体构型[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通讯员 于洋 记者 张兆军;病毒样颗粒荧光示踪研究获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11年
2 孙国根;新型HIV—1病毒样颗粒表达系统制备成功[N];中国医药报;2012年
3 俞忠良;我国克隆出SARS病毒样颗粒[N];健康报;2003年
,
本文编号:
2556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55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