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两种不同方法建立大鼠湿热泄泻模型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20:27

  本文关键词:两种不同方法建立大鼠湿热泄泻模型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根据中兽医学湿热泄泻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证候特点,应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和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番泻叶两种方法,建立大鼠湿热泄泻模型,比较观察各组大鼠临床症状、血液学、血液流变学、病理组织学、细胞因子和肠黏膜分泌型黏膜免疫蛋白A(SIgA)等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这两种方法所建立的大鼠湿热泄泻模型,为建立符合中兽医学理论和临床实际的湿热泄泻模型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方法建立的大鼠模型都表现为精神倦怠,懒动嗜卧,拱背扎堆,被毛杂乱、泛黄无光泽,采食和饮水减少,肛周红肿灼热,便溏、粪便黄褐色、恶臭,肛周和尾根粘有稀便,舌苔黄腻和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符合中兽医学对湿热泄泻的临床特征描述。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番泻叶建立的大鼠湿热泄泻模型较以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建立的模型大鼠腹泻更剧烈、腹泻持续时间更长;体温变化则由于大肠杆菌的作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建立的大鼠模型较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番泻叶模型极显著升高(P0.01)。2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建立的大鼠湿热泄泻模型与空白组相比,其体内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目极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数目显著升高(P0.05),全血粘度在1s-1、5s-1和10s-1切变率显著升高(P0.05),在100s-1和200s-1切变率差异不显著,血浆粘度在1s-1、5s-1和30s-1切变率显著升高(P0.05),在200s-1切变率差异不显著;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番泻叶建立的大鼠湿热泄泻模型与空白组相比,其体内的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数目极显著升高(P0.01),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升高(P0.05),全血粘度在1s-1、5s-1和100s-1切变率极显著升高(P0.01),在200s-1切变率显著升高(P0.05),血浆粘度在1s-1、5s-1和30s-1切变率极显著升高(P0.01),在200s-1切变率显著升高(P0.05)。3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建立的大鼠湿热泄泻模型与空白组相比,血清IL-1β、IL-2、IL-6和肠黏膜SIgA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显著升高(P0.05);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番泻叶建立的大鼠湿热泄泻模型与空白组相比,血清IL-1β和IL-6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IL-2、肠黏膜SIgA含量、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显著升高(P0.05)。4两种方法建立的大鼠湿热泄泻模型都表现为肝脏肿大,胆囊充盈,肝脏表面粗糙无光泽,颜色淡黄,肝小叶坏死,肝索排列混乱,肝细胞变性坏死。胃鼓气明显,胃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肠壁变薄,肠管内充满暗黄色稀薄恶臭的内容物,黏膜上皮细胞肿胀,部分坏死脱落,炎性细胞浸润。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建立的大鼠湿热泄泻模型较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番泻叶模型大鼠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更严重。综上所述,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和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番泻叶两种方法均可以成功建立大鼠湿热泄泻模型。大鼠临床表现为精神倦怠、被毛杂乱泛黄、肛周红肿灼热、便溏、粪便黄褐恶臭和舌苔黄腻等特征,以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脾指数、胸腺指数、IL-1β、IL-2、IL-6、SIgA含量的显著性升高和胃、肠、肝脏等脏器明显的病理变化。高糖高脂+高温高湿+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建立的大鼠湿热泄泻模型主要表现为体内剧烈的炎症反应和胃肠道黏膜损伤,而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番泻叶建立的大鼠湿热泄泻模型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和血液粘度升高。
【关键词】:湿热泄泻 大肠杆菌 番泻叶 炎症 血液粘稠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3.2
【目录】:
  • 摘要4-6
  • Summary6-9
  • 中英文缩略词9-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22
  • 1 湿热泄泻概述13-17
  • 1.1 湿热泄泻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13-16
  • 1.2 湿热泄泻的现代研究16-17
  • 2 湿热泄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17-19
  • 3 中兽医学治疗湿热泄泻的优势19-20
  • 4 研究思路20-22
  • 第二章 高温高湿+高糖高脂+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建立大鼠湿热泄泻模型22-45
  • 1 材料和方法22-27
  • 1.1 实验动物22
  • 1.2 试剂22
  • 1.3 仪器22-23
  • 1.4 实验方法23-25
  • 1.5 模型判定25-26
  • 1.6 样品采集26-27
  • 1.7 制作病理组织切片27
  • 1.8 IL-1β、IL-2、IL-6 和SIgA测定27
  • 1.9 统计学分析27
  • 2 结果与分析27-42
  • 2.1 临床特征27-29
  • 2.2 采食量29-30
  • 2.3 饮水量30-33
  • 2.4 尿量33-34
  • 2.5 体重34-36
  • 2.6 体温36-37
  • 2.7 腹泻指数37
  • 2.8 血液学37-38
  • 2.9 血液流变学38-39
  • 2.10 胸腺指数和脾指数39-40
  • 2.11 IL-1β、IL-2、IL-6 和SIgA含量40-41
  • 2.12 病理组织学观察41-42
  • 3 讨论42-45
  • 第三章 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番泻叶建立大鼠湿热泄泻模型45-69
  • 1 材料和方法45-47
  • 1.1 实验动物45
  • 1.2 试剂45
  • 1.3 仪器45
  • 1.4 实验方法45-46
  • 1.5 模型判定46
  • 1.6 样品采集46-47
  • 1.7 制作病理组织切片47
  • 1.8 IL-1β、IL-2、IL-6 和SIgA测定47
  • 1.9 统计学分析47
  • 2 结果与分析47-62
  • 2.1 临床特征47-49
  • 2.2 采食量49-51
  • 2.3 饮水量51-52
  • 2.4 尿量52-53
  • 2.5 体重53-55
  • 2.6 体温55-56
  • 2.7 腹泻指数56-57
  • 2.8 血液学57
  • 2.9 血液流变学57-59
  • 2.10 胸腺指数和脾指数59-60
  • 2.11 IL-1β、IL-2、IL-6 和SIgA含量60
  • 2.12 病理组织学观察60-62
  • 3 讨论62-69
  • 3.1 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番泻叶建立大鼠湿热泄泻模型的探讨62-63
  • 3.2 两种建立大鼠湿热泄泻模型方法的比较63-69
  • 全文结论69-70
  • 附图70-74
  • 参考文献74-84
  • 致谢84-85
  • 导师简介85-87
  • 个人简介87-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喜斌;石斌红;;二白三黄散治疗耕牛湿热泄泻[J];甘肃畜牧兽医;2006年05期

2 李喜斌;石斌红;;二白三黄散治疗耕牛湿热泄泻[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6年05期

3 李喜斌;石斌红;;二白三黄散治疗耕牛湿热泄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7年02期

4 李军;毛劲;;白辣散治疗牛湿热泄泻[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9年04期

5 沈培敏;;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湿热泄泻[J];畜牧兽医杂志;2012年03期

6 胡高弟;“黄芩汤”加味治疗耕牛湿热泄泻[J];湖南畜牧兽医;1995年03期

7 杨胜波;;藿香正气水配合中药治疗仔猪泄泻的体会[J];北方牧业;2006年23期

8 万喜太;;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湿热泄泻[J];中国牛业科学;2011年06期

9 宋晓平,岳治权,张国士,亢兆麟,张恒,张军成;郁白止泻散治疗畜禽湿热泄泻[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7年05期

10 张媛;温伟;;郁金散加减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马湿热泄泻[J];中国兽医杂志;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玉亮;;中西医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38例疗效观察[A];全国危亦林学术思想及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庄鹤麟;温病学理论指导治疗台湾地区湿热泄泻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李文龙;秦香止泻方对湿热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涛;两种不同方法建立大鼠湿热泄泻模型的比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两种不同方法建立大鼠湿热泄泻模型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99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