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主要保护性抗原的免疫效力评价
发布时间:2021-04-19 20:51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是健康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共栖菌,在特定条件下侵入机体而引起革拉瑟氏病(Gl sser’s disease),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对养猪业危害严重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HPS血清型众多,有很多无法定型的菌株,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力差,所以商品化疫苗在目前不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这与HPS毒力因子未知以及保护性抗原认识不清楚有一定关系。目前单价和多价灭活苗用于预防和治疗HPS,但效果并不理想。有文献报道,亚单位疫苗对防治HPS具有很好的前景和潜力。因此,本研究对HPS主要保护性抗原进行免疫效力评价,筛选疫苗候选抗原,以期为HPS的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奠定基础。自转运三聚体蛋白VtaA与HPS的毒力有关。在HPS血清5型Nagasaki株基因组中共有13个拷贝的vtaA基因,其中vtaA1基因与其它拷贝等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本研究将vtaA1基因编码序列分段进行表达,即N端vtaA1N、C端vtaA1C和中间区段vtaA1M。HktE(过氧化氢酶)和AfuA(Fe3+转运蛋白)是本实...
【文章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副猪嗜血杆菌概述
1.1.1 病原学
1.1.2 病理学
1.1.3 致病机理
1.1.4 血清型
1.1.5 流行病学
1.1.6 基因分型
1.1.7 毒力因子
1.2 HPS 的治疗与防制
1.3 HPS 疫苗研究进展
1.4 本试验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抗原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2.1 材料
2.1.1 菌种、载体、血清
2.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2.1.3 主要试验仪器
2.2 方法
2.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2 HPS 血清 5 型标准菌株 Nagasaki 基因组的提取
2.2.3 afuA 基因、HktE 基因、VtaA1C 基因、VtaA1M 基因和 VtaA1N 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2.2.4 重组表达质粒的诱导表达、鉴定及纯化
2.2.5 重组蛋白浓度的测定
2.2.6 重组蛋白的 western blot 鉴定
2.3 结果
2.3.1 目的基因扩增结果
2.3.2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
2.3.3 重组蛋白的纯化结果
2.3.4 重组蛋白的 western blot 鉴定
2.4 讨论
第三章 副猪嗜血杆菌重组蛋白免疫效果评价
3.1 材料
3.1.1 菌种和质粒
3.1.2 试验动物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试验仪器
3.2. 方法
3.2.1 小鼠免疫试验
3.2.2 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3.2.3 免疫指标检测
3.2.4 小鼠攻毒试验
3.2.5 攻毒后小鼠各脏器菌落数测定
3.3 结果
3.3.1 血清中 IgG 检测结果
3.3.2 IgG1、IgG2a 抗体滴度检测结果
3.3.3 小鼠脾脏 T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
3.3.4 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3.3.5 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
3.3.6 攻毒后存活小鼠各脏器菌落数
3.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J]. 薛国聪,任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09(05)
[2]6株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DNA的PCR指纹图谱研究[J]. 朱必凤,杨旭夫,刘主,彭凌,邓小亮.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7(03)
[3]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进展[J]. 华升,梅书棋,曾德芳,徐涤平,李勇. 动物医学进展. 2006(11)
[4]副猪嗜血杆菌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J]. 张海花,童富淡,朱家新. 中国兽医学报. 2006(04)
[5]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J]. 蔡旭旺,刘正飞,陈焕春,吴斌,金梅林,Pat Blackall.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5(01)
[6]副猪嗜血杆菌:诊断、流行病学和防制的新趋势[J]. 蔡旭旺,Simone Oliveira,Carlos Pijoan.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4(06)
[7]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研究进展[J]. 季芳,宋长绪,杨增岐.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4(01)
[8]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进展[J]. 刘正飞,蔡旭旺,陈焕春,吴斌,何启盖. 动物医学进展. 2003(05)
[9]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的诊断[J]. 汤东江,缪文超,向秀成. 畜牧与兽医. 2000(02)
本文编号:3148285
【文章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副猪嗜血杆菌概述
1.1.1 病原学
1.1.2 病理学
1.1.3 致病机理
1.1.4 血清型
1.1.5 流行病学
1.1.6 基因分型
1.1.7 毒力因子
1.2 HPS 的治疗与防制
1.3 HPS 疫苗研究进展
1.4 本试验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抗原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2.1 材料
2.1.1 菌种、载体、血清
2.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2.1.3 主要试验仪器
2.2 方法
2.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2 HPS 血清 5 型标准菌株 Nagasaki 基因组的提取
2.2.3 afuA 基因、HktE 基因、VtaA1C 基因、VtaA1M 基因和 VtaA1N 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2.2.4 重组表达质粒的诱导表达、鉴定及纯化
2.2.5 重组蛋白浓度的测定
2.2.6 重组蛋白的 western blot 鉴定
2.3 结果
2.3.1 目的基因扩增结果
2.3.2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
2.3.3 重组蛋白的纯化结果
2.3.4 重组蛋白的 western blot 鉴定
2.4 讨论
第三章 副猪嗜血杆菌重组蛋白免疫效果评价
3.1 材料
3.1.1 菌种和质粒
3.1.2 试验动物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试验仪器
3.2. 方法
3.2.1 小鼠免疫试验
3.2.2 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3.2.3 免疫指标检测
3.2.4 小鼠攻毒试验
3.2.5 攻毒后小鼠各脏器菌落数测定
3.3 结果
3.3.1 血清中 IgG 检测结果
3.3.2 IgG1、IgG2a 抗体滴度检测结果
3.3.3 小鼠脾脏 T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
3.3.4 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3.3.5 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
3.3.6 攻毒后存活小鼠各脏器菌落数
3.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J]. 薛国聪,任涛. 中国畜牧兽医. 2009(05)
[2]6株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DNA的PCR指纹图谱研究[J]. 朱必凤,杨旭夫,刘主,彭凌,邓小亮.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7(03)
[3]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进展[J]. 华升,梅书棋,曾德芳,徐涤平,李勇. 动物医学进展. 2006(11)
[4]副猪嗜血杆菌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J]. 张海花,童富淡,朱家新. 中国兽医学报. 2006(04)
[5]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J]. 蔡旭旺,刘正飞,陈焕春,吴斌,金梅林,Pat Blackall.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5(01)
[6]副猪嗜血杆菌:诊断、流行病学和防制的新趋势[J]. 蔡旭旺,Simone Oliveira,Carlos Pijoan.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4(06)
[7]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研究进展[J]. 季芳,宋长绪,杨增岐.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4(01)
[8]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进展[J]. 刘正飞,蔡旭旺,陈焕春,吴斌,何启盖. 动物医学进展. 2003(05)
[9]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的诊断[J]. 汤东江,缪文超,向秀成. 畜牧与兽医. 2000(02)
本文编号:3148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14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