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TGF

发布时间:2016-11-26 12:09

  本文关键词: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四军医大学》 2007年

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

黄妙毅  

【摘要】: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哮喘除了存在气道炎症和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外,亦存在气道重塑(AWR)。它是哮喘一重要病理特征,能导致气流的不可逆性阻塞和气道的持续性高反应,可能是顽固性哮喘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到多种细胞,细胞因子以及炎性介质,现普遍认为气道重塑是炎症所造成组织损伤后不完全或过度修复所致。有效地控制哮喘气道炎症及防止气道重塑的发生是哮喘防治的关键。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控制哮喘最为有效的抗炎药物,其是否能防治气道重塑,尚未定论。其中丙酸氟替卡松是一种新型的脂溶性糖皮质激素,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具有高亲和力,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于1%,抗炎能力是布地奈德和二丙酸倍氯米松的12倍和20倍,目前被广泛使用,它是否有防治气道重塑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少。 本研究利用哮喘小鼠气道重塑模型,观察早期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后,气道壁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及TGF-β1表达的变化,了解其对气道重塑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⑴建立哮喘小鼠气道重塑模型。⑵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气道重塑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C组)3组,每组l0只。制备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气道结构改变情况,采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支气管管壁厚度(WAt/Pbm)、支气管平滑肌厚度(WAm/Pbm);肺组织石蜡切片行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后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其灰度值。 结果: 1.OVA激发4周后,气道壁粘膜下层增宽,气道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增多,气道平滑肌明显增厚. 2.(1)光镜下可见A组小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管壁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平滑肌增厚,而C组上述改变较A组明显减轻。(2)与B组比较,A组支气管管壁厚度(17.43±1.10)μm2/μm和平滑肌厚度(6.58±1.16)μm2/μm显著增加(P0.01);与A组比较,C组显著降低支气管管壁厚度(14.06±1.20)μm2/μm和平滑肌厚度(4.41±1.00)μm2/μm。 3.与B组比较,A组TGF-β1的灰度值(66.18±1.53)显著降低,(P0.01);与A组比较,C组丙酸氟替卡松干预后TGF-βl的灰度值(72.05±1.65)显著增高。 结论:(1) OVA激发4周后,小鼠气道出现了气道重塑。(2)吸入丙酸氟替卡松能预防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但作用是不完全的,仅能部分抑制气道结构的改变。⑶TGF-β1参与了气道重塑过程,丙酸氟替卡松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干预了气道重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562.25
【目录】:

  • 缩略词表5-7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4
  • 前言14-16
  • 文献回顾16-28
  • 第一部分 哮喘小鼠气道重塑模型的建立28-33
  • 0 引言28
  • 1 材料和方法28-30
  • 2 结果30-31
  • 3 讨论31-32
  • 4 结论32-33
  • 第二部分 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33-37
  • 0 引言33
  • 1 材料和方法33-34
  • 2 结果34-35
  • 3 讨论35-36
  • 4 结论36-37
  • 第三部分 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小鼠模型气道TGF-β1表达的影响37-41
  • 0 引言37
  • 1 材料和方法37-39
  • 2 结果39
  • 3 讨论39-40
  • 4 结论40-41
  • 小结41-42
  • 参考文献42-49
  • 附图49-52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中杰;;沙美特罗替卡松在哮喘治疗中的控制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5期

    2 黄艺群;杨湘永;唐炳松;叶小金;;重度持续支气管哮喘不同降阶梯时间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7期

    3 金志鑫;翟瑞成;;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职业与健康;2011年16期

    4 莫华龙;;多种雾化吸入方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1年17期

    5 黄春雷;吴斌;;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1年04期

    6 史旭成;;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0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年21期

    7 羊萍;廖香兰;;哮喘患者使用气雾剂用药教育[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1期

    8 刘杰;余景桂;宋培铎;曲辉;腾以亮;于斌;;功能性DNR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3期

    9 王瑾;吴昊;;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支气管哮喘62例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1年08期

    10 高彦阳;周文琦;陈凡平;崔立芹;;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研究[J];河北中医;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宇衡;时国朝;万欢英;蒋黎华;艾香艳;朱海星;汤葳;马佳韵;金晓燕;张伯膺;;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Th1/Th2和Th17/Treg失衡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苑园;;哮喘患者的辩证护理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郭天聪;王镇山;王晓梅;;哮喘患者气道壁厚度与其病情、肺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冯国歌;姜钊鹏;;北京地区哮喘患者变应原皮试状况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母双;何权瀛;余兵;崔月莉;王悦真;孙建国;张刚;;三位一体支气管哮喘患者教育管理模式效果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梁晓荣;王桂平;;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瑞;赵海金;梁振宇;吕燕华;刘来昱;吴月仙;蔡绍曦;;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ACQ7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平;李一禄;杜秀芳;宋冰;陈济明;李志莹;;支气管哮喘患者CC16与气道炎症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江萍;应英华;王苹;徐海潮;沈华浩;;接种BCG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IL-33表达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谢华;;从1例哮喘患者先后5次入院探讨哮喘急性加重的防范及规范化治疗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妍 通讯员 林少霞 帅菲斐;[N];深圳商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宝亮;[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3 记者 张建国;[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 孙梦;[N];健康报;2010年

    5 武汉协和医院 主治医师 周琼;[N];家庭医生报;2010年

    6 王武中;[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7 ;[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木圭;[N];医药经济报;2004年

    9 上海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 陈小东;[N];家庭医生报;2004年

    10 肖振凯;[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妙毅;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2 余鹏;三羟基异黄酮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景淑军;儿童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与哮喘关系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4 郑敬阳;孟鲁司特对儿童哮喘CD4~+ CD25~+T细胞和CD23~+B细胞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5 张志大;口服卡介苗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7年

    6 范晓艳;p-ERK1/2及ERK2mRNA在哮喘大鼠气道中的表达变化[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高俊兴;昆布多糖对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吴凡;一磷酸腺苷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建立及临床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9年

    9 韩玲;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李小波;哮喘小鼠CD34~+祖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及与eotaxin-CCR3表达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94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c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