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全反式维甲酸对哮喘大鼠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6-11-27 09:40

  本文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对哮喘大鼠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医科大学》 2014年

全反式维甲酸对哮喘大鼠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段竹霞  

【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哮喘大鼠模型,以VEGF、MMP-9为指标,以此来观察全反式维甲酸干预治疗后支气管粘膜VEGF、MMP-9的表达以及血清中VEGF、MMP-9的变化,从而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哮喘大鼠血管重塑及气道重塑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上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方法:清洁SD雄性大鼠30只,6周龄,体重100-120g之间,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每组10只。 1.正常对照组:所有的幼鼠于实验第1、8天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进行致敏,于第15天开始将幼鼠放于玻璃箱中(半密闭式的),予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30min,隔日1次,总共激发20次,每次30min。 2.哮喘组:所有的幼鼠于实验第1、8天腹腔注射OVA100mg、氢氧化铝100mg(混合于9g/L生理盐水2ml内)开始致敏,于第15天开始将幼鼠放于玻璃箱内(半密闭式),予2%OVA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30min,隔日1次,总共激发20次,每次30min,待大鼠表现出呛咳、烦躁、呼吸困难、反应迟钝等哮喘发作的典型症状即为激发成功。 3.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所有幼鼠的致敏及激发的方法同哮喘模型组,但每次激发前30min按20mg/Kg经口腔灌服全反式维甲酸的方式给幼鼠用药,余同哮喘模型组。 最后一次激发24小时后,用1%戊巴比妥钠麻醉,收集肺泡灌洗液、血清及肺组织。计数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数并进行分类;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VE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VEGF、MMP-9的表达;肺组织行病理切片,HE染色,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气道壁厚度及血管密度指标。 结果: 1.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06)的结果:正常对照组9.68±2.71、1.17±0.48,哮喘组33.91±3.67、5.38±0.63,,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12.88±2.72、2.19±0.53。哮喘组与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F=64.860P<0.05,F=90.599P<0.01),但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上述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哮喘组,有统计学意义(F=87.770,P<0.05)。 2.病理结果:正常对照组的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见偶有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管腔薄厚均匀,血管分布整齐规则,肺组织结构完整。哮喘组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管壁增厚、血管壁增厚,新血管生成。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的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气道管壁、血管壁的增厚程度,血管增生程度均较哮喘组减轻。 3.图像分析支气管管壁厚度及血管密度:正常对照组支气管气道厚度(μm2/μm)与血管密度(个/mm2)70.87±1.80、20.11±6.08,哮喘组98.78±2.86、56.94±8.28,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86.20±2.36、40.64±4.50。哮喘组与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支气管壁厚度及血管密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F=58.749P<0.05,F=89.780P<0.05),而哮喘组上述两指标又均高于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F=86.920,P<0.05)。 4.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的含量(pg/m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137.70±17.02)相比,哮喘组(203.86±17.00)、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168.89±16.66)明显增加(F=61.350,P<0.05);其中哮喘组又高于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P<0.05)。 5.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0.22±0.04、0.22±0.01)相比,哮喘组(0.46±0.05、0.63±0.02)、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0.28±0.06、0.41±0.02)大鼠肺组织中VEGF、MMP-9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其中哮喘组、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F=73.38,P<0.05;F=56.921,P<0.05)。 6.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组织中VEGF、MMP-9的表达水平(r=0.972,P0.01)与血清中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6,P 0.01),与血管密度及气道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890,P 0.01);血管密度与气道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789,P 0.01);且肺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MMP-9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03,P 0.01)。 结论: 1.哮喘组大鼠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组,说明哮喘是一种炎症反应。而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干预后,干预组大鼠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均较哮喘组降低,说明全反式维甲酸有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 2.哮喘组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可见气道管壁及血管壁增厚,新血管增生。气道壁厚度、血管壁厚度及血管密度均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哮喘存在气道重塑、血管重塑。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干预后,干预组大鼠的气道管壁、血管壁增厚程度及血管增生程度均低于哮喘组,说明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减轻气道重塑、血管重塑。血管密度与气道厚度呈正相关,说明血管重塑在气道重塑中起着重要作用。 3.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VEGF、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肺组织MMP-9的表达与血清VEGF浓度呈正相关,全反式维甲酸干预后上述指标均较哮喘组降低,说明全反式维甲酸可抑制MMP-9、VEGF的表达,降低血清中VEGF水平,从而影响血管重塑、气道重塑。 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肺组织中VEGF、MMP-9的表达水平与血管密度及气道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从而得出结论VEGF、MMP-9都参与了血管重塑及气道重塑,而且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全反式维甲酸能抑制两者的表达,并可能减轻血管重塑及气道重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2.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丽霞;霍小东;刘晓华;崔丽英;;支气管哮喘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6年01期

2 夏晓黎,黄朝荣,毛菊秀,魏召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在感染病原学上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04年05期

3 范惠君;潘江;;糖皮质激素对轻度持续性哮喘患者痰液中MMP-9/TIMP-1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8年09期

4 李昌崇,胡晓光,陈小芳,张海燕,谢丽微,蔡晓红,董琳,吴荣熙,张正霞;牛膝多糖对幼年哮喘大鼠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娇;费瑞;高立宏;王书香;佟巨慧;;植物多糖抗炎活性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0年20期

2 金小红;王昕昕;陈存国;陈丽丽;李绍波;干灵红;;哮喘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γ-干扰素、白介素-4变化的相关性及地塞米松的干预[J];儿科药学杂志;2008年04期

3 吕菊红;李文君;魏升云;汤淑斌;李武军;高改兰;王玉;柳文婧;韩丽华;邓峰;;宝鸡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调查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4期

4 孙文静;杜春华;隋爱华;;TGF-β_1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刘娟;高欣义;张珍;;婴幼儿早期喘息血清MMP-9、TIMP-1及VEG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3年30期

6 胡庭俊;赖胜基;何家康;杨善忠;;复方肿节风颗粒祛痰平喘作用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12期

7 颜孙舜;戴元荣;何剑波;夏晓东;;罗红霉素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J];海峡药学;2009年07期

8 金小红;王昕昕;金海华;陈玲玲;汪建伟;王双珠;;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干预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0年09期

9 董晓斐;王孟清;;单味和单体中药治疗哮喘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7年05期

10 金小红;李昌崇;陈存国;罗运春;董琳;李绍波;王双珠;;地塞米松抑制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建波;戴金华;陈建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在肺部感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志军;抗支口服液对哮喘大鼠模型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武阳;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和神经肽表达上调在甲醛诱导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程钢炜;贝伐单抗对大鼠结膜成纤维细胞生长及滤过术后瘢痕化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朱晓琳;脂肪细胞因子对气道上皮炎症及免疫应激功能调控[D];中南大学;2013年

5 林雪;虚燥更平散对更年期高血压病虚燥证模型大鼠血管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艳红;BCG对哮喘大鼠Th1/Th2平衡的调节及其对血管重塑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杨增建;灯盏花素对哮喘大鼠气道重构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1年

3 任光明;平肝宣肺祛痰法治疗儿童急性发作期哮喘(热哮)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侯颖莹;Clara细胞分泌蛋白10基因多态性在5岁以下喘息儿童中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滕源;抗敏合剂对致敏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D];苏州大学;2004年

6 廖敏;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80例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宁宇;GPR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8 姜廷枢;硬膜外阻滞联合中药对哮喘大鼠IL-12、GM-CSF和EOS计数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涂静;STAT在慢支和哮喘动物模型表达的差异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10 胡海波;防哮灵胶囊对哮喘模型大鼠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宗锴,李电东;牛膝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J];药学学报;1997年12期

2 ;支气管肺泡灌洗及灌洗液的细胞计数分类技术规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年01期

3 赵鸣武;下呼吸道感染的纤维支气管镜诊断[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年06期

4 高金明,林耀广,邱长春,刘怡雯,马毅,高君,刘英;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DQB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遗传易感性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5 余上才,章育正;牛膝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制实验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玉玲;董彭春;陈艳荣;徐绍华;黄泛舟;郑天林;王银平;来亚杰;龙红;;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J];白血病.淋巴瘤;1992年02期

2 徐景明;杜玉;张玲玲;仲伟营;薜励颖;;小剂量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J];临床内科杂志;1993年05期

3 钱裕民,王冠宙;全反式维甲酸合并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例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年05期

4 卢瑞南;李建勇;盛瑞兰;吴汉新;陆化;钱思轩;;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维甲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年06期

5 陈卫国;严春寅;侯建全;王恒兵;;全反式维甲酸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及其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J];江苏医药;2006年09期

6 申屠晴雨;罗万余;花京剩;;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6年10期

7 赵霄虹;鲁大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口腔鳞癌机制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年04期

8 黄萌珥;叶裕春;陈淑蓉;赵金彩;蔡敬仁;顾龙君;赵琳;谢竞雄;王振义;;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研究[J];上海医学;1987年10期

9 黄德明;;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五例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1990年07期

10 林伟;;全反式维甲酸作为分化剂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喜;王楠;廖兴华;任光达;秦涛;俞如发;程彩莲;刘广存;张同存;;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分化[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姜国胜;唐天华;张玉昆;任海全;任青华;委枫勤;李秀松;吴文;孙关林;毕可红;郭桂月;刘秀兰;田志刚;;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NF和IL-6活性的影响[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傅建新;岑建农;白霞;王玮;陈子兴;阮长耿;;全反式维甲酸调节NB4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喻三红;夏明灿;张瑞华;熊思东;;全反式维甲酸对Th1/Th2免疫偏移的调节[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黄海雯;吴德沛;;全反式维甲酸能增强罗格列酮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的作用[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6 郝思国;孙关林;;全反式维甲酸对脐血CD_(133)~+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杨哲琼;彭仁琇;;分化调节基因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变化[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立;田俊;刘志国;杨璞;宗义强;屈伸;;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胃腺癌细胞分化过程中VLDLR亚型表达的变化[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第十七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陈剑清;盖其静;张耀洲;;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BmNIF31蛋白亚细胞定位的影响[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赵晓燕;郭晓珺;;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治疗APL疗效分析[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胡德荣;[N];健康报;2011年

3 吴志菲;[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顾介铸 本报通讯员 袁开建;[N];新华日报;2011年

5 王建柱;[N];北京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操秀英;[N];科技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樊云芳 本报通讯员 倪黎冬;[N];光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蒋建科;[N];人民日报;2011年

9 保健时报记者 吴正友 整理;[N];保健时报;2011年

10 北京大学 饶毅 黎润红 张大庆;[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全反式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2年

2 綦斌;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大鼠C6脑胶质瘤凋亡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立;全反式维甲酸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及Cx43基因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4 李庆;外周Th17/Treg失衡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全反式维甲酸对其的影响和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5 钟久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体内RAS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全反式维甲酸对其影响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6 何小庆;第三代新维甲类化合物R_(9158)的癌分化诱导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7 罗沛华;基于RARα靶点的维甲酸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崔树勋;塞来昔布诱导喉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初探[D];吉林大学;2005年

9 谢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李曼;全反式维甲酸对慢性肾衰大鼠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玲;补髓生血颗粒加维甲酸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患者c-kit/CD117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支涛;全反式维甲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的调节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3 杨培菊;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栩晗;PPAR 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和全反式维甲酸对COPD大鼠肺组织MMP-9的抑制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5 徐小永;全反式维甲酸体外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钟云岚;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1例回顾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张留锋;紫杉醇和全反式维甲酸抑制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8 柴莉;全反式维甲酸口服乳剂的制备及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9 王国栋;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其对Fas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5年

10 万发里;骨髓靶向性全反式维甲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对哮喘大鼠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5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95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b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