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血清和痰液中SP

发布时间:2016-11-28 08:23

  本文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血清和痰液中SP-D的变化和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三军医大学》 2013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血清和痰液中SP-D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刘双林  

【摘要】: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呼吸道疾病,其以持续存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这种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同时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我国40岁以上者COPD患病率达8.2%,由于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主要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Clara细胞合成并分泌,为肺脏高度特异性蛋白,参与免疫、炎症及过敏反应的调节,有助于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在气道炎性疾病中有保护作用。研究显示, COPD患者血清SP-D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人,同时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SP-D水平较稳定期和对照者明显升高,通过治疗血浆浓度明显下降,表明SP-D对COPD的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是COPD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但其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浓度监测的意义仍存在争议。动物实验显示吸烟增加大鼠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SP-D的含量,也有临床研究发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COPD患者与不吸烟正常对照者相比,肺泡灌洗液中SP-D浓度显著性降低。而对AECOPD患者痰液中SP-D的检测及意义,国内外的报道甚少。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和痰液中SP-D含量,探讨血浆和痰液中SP-D水平变化与AECOPD的关系。 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设计:分别从相应的人群中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选研究对象:①AECOPD组24例;②COPD稳定期组26例;③吸烟非COPD对照组14例;④不吸烟健康对照组16例。 2、对四组病例分别统计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 3、外周血的采集和处理:对所有患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4ml,AECODP组治疗前采集。外周血采集后室温静置30min,3000r/min离心10min后分离血清,于-70℃冰箱封存,待测SP-D浓度。 4、诱导痰的采集及处理:患者清洁漱口后,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5mL~8mL以诱导咯痰,,将咯出的痰液置于培养皿中。向痰液内加入4倍体积的0.1%的二硫苏糖醇,涡旋震荡10min;再加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震荡5min,2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分装,-7O℃冻存待检SP-D。 5.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外周血及诱导痰上清中SP-D的浓度,操作步骤根据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研究结果 (1)四组患者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AECOPD组和COPD组在病程长短、吸烟指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不吸烟者诱导痰中SP-D浓度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吸烟组显著高于COPD组和AECOPD组(P0.05),AECOPD组显著低于COPD组(P0.05)。 (3)血清SP-D浓度COPD患者显著高于非COPD患者,AECOPD组显著高于稳定期COPD组,吸烟对照组显著高于不吸烟对照组(P0.05)。 (4)AECOPD组患者血清SP-D水平与痰SP-D呈明显负相关性(R=-0.705,P0.001)。 结论 1.血清SP-D水平升高是COPD区别与吸烟和不吸烟健康对照人群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2.血清SP-D可以作为COPD急性加重的重要标记物。 3.血清SP-D浓度和痰SP-D浓度呈明显负相关,痰液SP-D水平检测可替代血浆监测作为AECOPD、COPD和吸烟的参考生物学标志物,辅助COPD诊断及治疗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6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忠,沈爱娣,陈嘉禄;老年人COPD急性加重期非侵入性呼吸机治疗的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1年03期

2 宋道平;基层医院老年人COPD急性加重期60例抗菌治疗的体会[J];医学文选;1999年04期

3 王志勇,俞烽,高晓华,施永美,郭沪婴;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J];临床肺科杂志;2004年02期

4 黎兰芳,胡路华,丁义斌,阮六平,邱景平;沐舒坦注射液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5 王晓焰;;C-反应蛋白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6 周本芝;周兰兰;刘秀芹;;预见性护理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3期

7 陈丽君;许旺;白银丽;;振动排痰辅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8 柴燕;;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胡伟贞;陈小龙;朱金霞;;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与C反应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07年01期

10 赵宏宾;郭东兴;;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意识障碍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忠;;痰热清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A];2011年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谢俊刚;徐永健;赵建平;张珍祥;;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中IL-33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熊先智;邓莉;李剑平;张明强;;调节性T细胞和IL-17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侯凤茹;王颖;王伟东;郝新娟;吴丹;张霞;何宇梅;杨秀丽;高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的临床研究与应用[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建生;王至婉;余学庆;李素云;郑四平;孙子凯;张伟;贾新华;王明航;王海峰;;COPD急性加重期证候诊断标准的初步验证[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尹燕;李久荣;康健;王秋月;;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COPD大鼠气道慢性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敏;;老年COPD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器的相关因素分析研究[A];第14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黎宝红;董嘉怡;;中重度COPD患者中医灸法、西医联合治疗3例报道[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林燕萍;俞绮虹;;哮喘与COPD重叠综合症[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Toll-like receptors—novel potential targets for COPD treatment[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大学中山医院 教授 李定国;[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张鸿;[N];健康报;2009年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王辰 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黄克武;[N];健康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应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5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继成 劳毛;[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江波;[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高德伟;[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石谙丁;[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重光;补气健脾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理论与临床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张一;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成分在COPD病理改变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崔江禹;适宜我国社区和基层应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初步判别方法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4 王静;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关系探讨[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悦;内皮祖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变化和作用[D];中南大学;2010年

6 高鹏;基于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的AECOPD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陈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生物标志物组群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来薛;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呼吸道黏膜免疫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邵光;西洛司特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系统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0 胡亦新;SIRT1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参与老年COPD大鼠心脏损伤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晔;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刘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对老年COPD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免疫干预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冠华;COPD传导性气道的改变及其对机械通气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4 刘双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血清和痰液中SP-D的变化和临床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海迪娅·艾尔肯;104例男性COPD患者辩证分型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6 谢年华;COPD患者生存质量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高巍巍;攻读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西宁地区COPD患者血清IL-17、IL-18水平的探讨[D];青海大学;2011年

8 胡晓婷;新疆和田地区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鑫;昆明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昆明医学院;2011年

10 王东;加味小青龙汤治疗痰浊阻肺型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血清和痰液中SP-D的变化和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6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96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0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