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3-27 01:39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在3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少见,动脉粥样硬化负荷较低。其危险因素具有独特之处,除了吸烟、血脂异常等传统危险因素外,还与凝血相关的遗传基因多态性、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等新型危险因素有关,它们可能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加强预防可降低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45(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传统危险因素
1.1 吸烟
1.2 血脂代谢异常
2 新型危险因素
2.1 遗传因素
2.1.1 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的多态性
2.1.2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基因多态性
2.1.3 纤维蛋白原及其基因多态性
2.1.4 Hcy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多态性
2.2 尿酸
3 其他新型危险因素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因素分析[J]. 何华,韩福生,贾平,张铭,崔松,马临安. 临床内科杂志. 2011 (06)
					
本文编号:3102628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45(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传统危险因素
1.1 吸烟
1.2 血脂代谢异常
2 新型危险因素
2.1 遗传因素
2.1.1 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的多态性
2.1.2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基因多态性
2.1.3 纤维蛋白原及其基因多态性
2.1.4 Hcy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多态性
2.2 尿酸
3 其他新型危险因素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因素分析[J]. 何华,韩福生,贾平,张铭,崔松,马临安. 临床内科杂志. 2011 (06)
本文编号:3102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31026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