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中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本文关键词:临床麻醉中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H E AL T H E× c H AN E卫生交流 工 NA HE A LT H工 N口 U B T口 Y
临床麻醉中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王明芳
保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保山 6 4 2 3 5 0
【摘要】目的探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1 0 0例手术全麻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 0 1 1
年1月一 2 O l 3年2月收治,就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P CO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 P a CO: )等资料进行监测,回顾临床资料。 结果手术过程中, P C O:变化较稳定,而全麻后P a CO 呈上升表现,开始全麻 l 2 0 r n i n显著升高,其二氧化碳分压与麻醉前 P a C O 比较,升高较明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 P< 0 . 0 5 )。术中在多个记录时间点, P a C O:和P C O:相关性均较好,但1 2 0 mi n和 1 8 0 mi n时相对较差。此外,机械通气不足 2例,机械通气过度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呼末二氧化碳与动脉二氧化碳
分压差有较好相关性,麻醉应用中呼末二氧化碳监测意义重大,利于病情诊断,但针对危重症等患者,应协同血气分析应用, 以免出现不良事件。 【关键词】麻醉;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盘床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R 6 1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2— 5 6 5 4( 2 0 1 3 ) 1 1 ( a)一 0 0 7 7— 0 2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显著增强了医疗科技水平,加血压等基础疾病伴发,年龄、手术时间、 P E z C O:、 P a CO 、血压水呼吸频率、心率等。就麻醉前、麻醉中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加以之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整体医疗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临平、 床麻醉为相对特殊的操作,其准确性及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记录。 1 . 4统计学分析疾病的诊疗及疾病康复进程。监测呼末二氧化碳 ( P CO)在一统计学软件采用S P S S 1 3 . 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 (± s ) 定程度上可对通气、肺血流状况加以反映,在手术室相关无创表示,计量资料行
检验, P< 0 . 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监测技术中,其广泛应用,本次就相关内容展开探讨“ 1。选取1 0 0
例手术全麻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 0 1 1年1月一 2 O 1 3年2月
2结果
如下。
本组选取病例全麻醉均时间为 ( 1 7 2 . 5± 5 5 . 7 ) ai r n,依据指标收治,就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P CO: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监测结果,有异常情况出现 1 5例,占1 5%;其中低氧血症 8例,均在 ( P a C O )等资料进行监测,回顾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全麻近1 2 0 mi n时发生,指标经 C P AP监测后得以纠正。手术过程 1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
中, P CO 变化较稳定,而全麻后P a C O2呈上升表现,开始全麻近1 2 0 mi n显著升高,其二氧化碳分压与麻醉前 P a C O2 ̄ t较,升高
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 P< 0 . 0 5 )。术中在多个记录时间点, 本次共选取研究对象 1 0 0例,男6 2例,女3 8例,年龄1 7~ 8 2岁,平较明显, P a C O2和 P E T CO2相关性均较好,但 1 2 0 mi n和 1 8 0 mi n时相对较均( 3 6 . 7± 2 8 . 5 )岁,均为全身麻醉下开展手术者,疾病所在科室包括差。此外,机械通气不足2例,机械通气过度 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胸外科、普外科、骨外科、妇产科等。收集临床资料并展开分析。 1 . 2方法
好转。见表1。
. 2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常规术前排便、排尿准备,并行相应心理辅导后进入手术室, 2患者治疗前后其症状积分见表 2。通过分析发现,无论是中西协助于手术台平卧,常规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频次、氧饱和度、血压水平采用监护仪监测。呼吸在麻医联合治疗组还是西医治疗组,都能够大幅度的改善患者的症状醉诱导后手控加以调节,插管以对呼吸加以辅助。与监测仪Y型接评分,都能够极大的降低患者的临床不适感,减轻患者的病情。而口连接,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 ( P C O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中西医治疗组在喘息、肺部湿哕音等症状以及改善患者血氧分压
( P a C O: )动态变化加以监测。
1 .3指标观察
效果更明显。并且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患者的手术和临床资料有专人收集,如有无糖尿病等、高 3讨论临床实践证实, P E r CO 为一种较为直观、简便、操作快捷的 1两组麻醉前及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相关指标比较 ( x± s。 mmHg)
注:’表示与全麻前比较差异显著 ( P< 0 . 0 5, f一4 . 1 8 7 ),表示在相同时间段P a cO2与P CO:相关性较差,差异显著 (; 2P a CO 2 - ̄P C O 两者之差小于 l O为差异不显著 ), P< 0 . 0 5,在1 2 0 ai r n时f一4 . 1 9 6,在1 8 0 ai r n时f一4 . 2 3 1。 【作者简介】王明芳 ( 1 9 7 8一 ),本科,主治医师,现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
作。
中国卫生产业
77
本文关键词:临床麻醉中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3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