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诊断超声联合瘤内注射微泡增强多柔比星化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8 13:01
本文关键词:三维诊断超声联合瘤内注射微泡增强多柔比星化疗效果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目前,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对肿瘤的治疗是医学界的重点和难点。现阶段,化疗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临床工作中化疗药物的广泛使用,多药耐药的情况频繁发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使化疗的总体成功率不高,成为治疗肿瘤的最大障碍。如何提高化疗药物治疗的敏感性的同时降低药物量,减少其毒副作用是使用化疗药物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技术发展迅速,该技术可促进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吸收,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多数研究采用治疗超声仪,但不能准确定位深部肿瘤且由于其强度较高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学者尝试采用二维诊断超声应用于治疗领域,结果证实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可以增加鼠正常肝脏血管通透性及皮下移植肝癌血管通透性。但二维诊断超声声束仅在一个较小的立体角内传播,存在辐照范围小及辐照不均匀的不足。实时三维超声是一种立体超声扫查技术,可以进行空间上的“金字塔形”扫查,可以完全覆盖肿瘤。瘤内注射微泡,使微泡绕过了微血管屏障,可直接与瘤细胞接触,不需要通过肺循环,避免了微泡经肺循环造成的微泡损失,延长了微泡瘤内存留时间。还可保证瘤内有较高微泡浓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浓度,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但实时三维超声激励微泡对肿瘤化疗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实验采用实时三维诊断超声联合瘤内注射微泡的方式作用于瘤体,探讨实时三维诊断超声联合瘤内注射微泡增敏肿瘤化疗的可行性。目的:1.探讨实时三维诊断超声联合瘤内注射微泡增加在体肿瘤细胞膜通透性的可行性,利用硝酸镧示踪法观察机械指数(Medical index,MI)、辐照时间对肿瘤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寻找到最佳治疗声学参数。2.探讨实时三维诊断超声联合瘤内注射微泡增强兔VX2移植瘤化疗效果。材料和方法:1.主要实验材料实验仪器:超声辐照仪采用ViVi E9(GE公司制造),3V-D探头,频率1.5-4.0 MHz,MI可调。超声诊断仪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L12-5高频线阵探头,配有超声造影模式。Hitachi H-7650透射电子显微镜。OLYMPUSBX51荧光正置显微镜。石蜡包埋机(德国Leica EG1160)。石蜡切片机(德国Leica RM2235)。超声微泡:采用我院自制“全氟显”,其成膜材料为人血白蛋白,核心气体为全氟丙烷。实验时以3ml生理盐水溶解并缓慢振荡、摇匀,所产生的微泡粒径范围2.5-4.0μm,浓度0.8-2.2×109个/ml。用于超声造影检查和瘤内注射。其他试剂:多柔比星,速眠新,阿托品,戊巴比妥钠,TUNEL法原位细胞凋亡试剂盒,硝酸镧。2.动物模型制备:9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用作模型兔,雌雄不限,体质量2.5-3.0kg。另取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作为传代兔(所有实验动物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冻存的VX2^侵
本文编号:459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4593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