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硬膜外释药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13:18
本文关键词: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硬膜外释药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罗哌卡因 PLGA-纳米粒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 体外释放 硬膜外释药
【摘要】:【目的】为缓解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使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时间延长至数天甚至是数周,本课题拟制备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Ropivacaine-PLGA-NanopArticals,Ropi-PLGA-NPs),优化其处方和工艺,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同时,国内制备的局麻药缓释系统大多在周围神经和皮下等注射来研究体内释药特性,本课题通过制备腰段硬膜外置管模型,研究在兔腰段硬膜外腔给Ropi-PLGA-NPs后的药效学、药动学和生物相容性,考查Ropi-PLGA-NPs的椎管内镇痛效果及体内安全性,为其进一步的体内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罗哌卡因(Ropi)的PLGA纳米粒,以纳米粒的粒径、包封率及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处方和工艺,并通过透析袋法进行体外释放研究。体内实验中,选择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四组:正常对照(A)组、盐酸罗哌卡因(B)组、Ropi-PLGA-NPs(C)组、空白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PLGA-NPs)(D)组,以后肢反应综合评分法,通过分别记录各组中不同麻醉阶段的镇痛时间T1、T2、T3、麻醉有效总时间T,以综合评分S值(每一阶段持续时间与评分值乘积后加和)作为硬膜外给药后评价镇痛效果的综合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0.15、0.5、1、2、3、5、7、8、10、12、24、36、48、72、96 h)Ropi血浆浓度,并以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以用药部位及周围组织病理切片结果初步评价Ropi-PLGA-NPs生物相容性。【结果】以优化的最终处方制得的Ropi-PLGA-NPs,外观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131.21±2.11)n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13.81±1.35)%、(74.82±2.53)%,体外释药结果表示,96 h内的累积释药率达73%,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体内试验药效学结果显示,C组给药后不同麻醉阶段的镇痛时间T1(9.11±0.88)h、T2(3.67±0.59)h、T3(1.53±0.21)h,麻醉有效总时间T(4.21±2.21)h和综合评分S(21.03±1.76)值均显著大于B组(1.83±0.22,0.82±0.13,0.49±0.19,3.11±0.19,4.94±0.67,P0.001)。检测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的结果显示,B组血药浓度在约0.5 h达到峰值且数值较高(1.72 mg.L-1)随后下降速度较快;C组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维持在低而平稳水平,达峰约为3 h且数值较低(0.38 mg.L-1),平均滞留时间为B组的7倍左右(P0.001)。四组用药部位的4、14 d的解剖分级和病理分级均在I-II级,组间无差异。【结论】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适用于Ropi-PLGA-NPs的制备,优化处方制得的纳米粒外观形态光滑圆整,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且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行为;同时在兔腰段硬膜外给Ropi-PLGA-NPs后,镇痛时间较Ropi组明显延长,且各时间点血药浓度低而稳定;用药部位无明显的炎症刺激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罗哌卡因 PLGA-纳米粒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 体外释放 硬膜外释药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43;R965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6-8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前言12-17
- 第一章 Ropi-PLGA-NPs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17-21
- 1 材料与仪器17
- 1.1 材料17
- 1.2 仪器17
- 2 方法与结果17-20
- 2.1 溶液的配制17-18
- 2.2 检测波长的确定18
- 2.3 线性关系考察18-19
- 2.4 精密度考察19
- 2.5 回收率考察19-20
- 2.6 稳定性考察20
- 3 结论20-21
- 第二章 Ropi-PLGA-NPs的制备与处方优化21-32
- 1 材料与仪器21
- 1.1 材料21
- 1.2 仪器21
- 2 方法与结果21-30
- 2.1 Ropi游离碱的制备21-22
- 2.2 Ropi-PLGA-NPs制备的基本工艺和处方22
- 2.3 Ropi-PLGA-NPs理化性质研究22-23
- 2.4 Ropi-PLGA-NPs处方和工艺的单因素考察23-27
- 2.5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27-30
- 3 讨论30-31
- 4 结论31-32
- 第三章Ropi-PLGA-NPs冻干处方及工艺和体外释放研究32-39
- 1 材料与仪器32
- 1.1 材料32
- 1.2 仪器32
- 2 方法与结果32-37
- 2.1 Ropi-PLGA-NPs混悬液的冻干工艺及处方研究33-35
- 2.2 Ropi-PLGA-NPs纳米粒的形态学35
- 2.3 Ropi-PLGA-NPs体外释放研究35-37
- 3 讨论37
- 4 结论37-39
- 第四章Ropi-PLGA-NPs在新西兰兔体内药效学与安全性研究39-52
- 1 材料仪器39-40
- 1.1 材料39
- 1.2 仪器39-40
- 2 方法与结果40-50
- 2.1 动物实验准备40-42
- 2.2 药效学评价42-43
- 2.3 新西兰兔血样测定方法及结果43-47
- 2.4 Ropi-PLGA-NPs在局部组织的生物相容性47-50
- 2.5 统计方法50
- 3 讨论50-51
- 4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5
- 综述55-62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3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余让辉;陈仲清;陈辉;傅卫军;徐岩;;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药效学和药动学的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陆蕾;邹豪;高申;;可生物降解缓释技术在镇痛释药系统的应用[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年05期
3 张海龙;林建强;;乳化溶剂挥发法在微球制备中的应用[J];西北药学杂志;2007年02期
4 谷东风;曾抗;李国锋;史毓杰;江中洪;杨莉;;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考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10期
5 杨涛;盛欢欢;李岩;董贤伟;王长虹;王峥涛;;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穿心莲提取工艺[J];中国药学杂志;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冷福建;利多卡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7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5370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