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臂丛阻滞效果和术后睡眠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臂丛阻滞效果和术后睡眠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老年患者 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啶 睡眠质量
【摘要】:目的通过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和术后睡眠的情况,探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麻醉的合理方案。方法对择期行上肢前臂桡侧手术的1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30例。对照组(R_0组)患者单次注射0.375%罗哌卡因25ml;研究组(RD_(1~4)组)单次注射0.375%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右美托咪啶混合液25ml,右美托咪啶的剂量分别为0.2μg/kg(RD_1组)、0.5μg/kg(RD_2组)、0.7μg/kg(RD_3组)、1μg/kg(RD_4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后记录给药前(T_0)、给药后15min(T_1)、30min(T_2)、60min(T_3)、90min(T_4)和120min(T_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手术侧臂丛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同时评估各组给药后24h内手术侧上肢疼痛程度。分别评估术前晚、术后当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记录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_0组比较,RD2组T_(3~5)及RD_(3~4)组给药后T_(2~5)的HR显著下降(P0.05);RD2组T_(2~4)及RD_(3~4)组T_(2~5)的MAP均明显降低(均P0.05);RD_(1~2)组T_(2~5)及R_(3~4)组T_(1~5)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R_0组(均P0.05);与R_0组比较,RD_(2~4)组感觉起效时间和RD_(3~4)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加快(均P0.05),而RD_(2~4)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则明显延长(P0.05);术后6 h RD4组及术后8、12、24h RD_(2~4)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R_0组(均P0.05);术后当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RD_(2~4)小于R_0组(P0.05);RD_(1~4)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7%、7.1%、22.2%(P0.05)。结论老年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辅用右美托咪啶可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减少术后止痛药的使用,改善术后睡眠质量;0.5~0.7μg/kg是合适复合剂量且安全可靠。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绍兴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啶 睡眠质量
【分类号】:R614
【正文快照】: 臂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肩部和手臂区域的手术麻醉。目前由于超声及神经刺激仪的运用,已极大地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同时运用肾上腺素、可乐定、阿片类等药物复合局麻药明显地提高了神经阻滞效果。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药,广泛用于局麻药佐剂[1];臂丛肌间沟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永涛,高峰;臂丛神经阻滞时注药压力对麻醉效果的影响[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2 华薇;廖志容;;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7年05期
3 赵宗菊,,王铁军,钱世荣;关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5年05期
4 张生锁,刘国凯,潘贤必;臂丛神经阻滞及其在疼痛治疗的应用[J];疼痛学杂志;1998年04期
5 杨磊,李红宝,王书强;高位臂丛神经阻滞法的临床应用[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杨宏华,王彦邦,李相宝,王春华;臂丛神经阻滞加芬太尼上肢术后镇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7 朱蔚琳,靳小建;臂丛神经阻滞加派替啶用于术后镇痛的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6期
8 彭勤华;臂丛神经阻滞不全的处理体会[J];宜春医专学报;2001年01期
9 蔡靓羽;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刘铁民,姜泳;改良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沅;弥娜;毛学文;张国庆;;超声实时监测下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徐旭仲;;臂丛神经超声解剖和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3 马光兵;;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游离足趾再造拇手指术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4 刘刚;任金婵;孙宝梓;于刚;王晓芳;曹开梅;吴延宁;;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A];山东省第十六次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刘晓晴;;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用于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乐乐;鲍红光;史宏伟;张媛;;音乐疗法对于减轻臂丛神经阻滞穿刺痛的前瞻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7 李佩盈;车薛华;顾华华;梁伟民;;影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因素分析[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8 那辉;姜晓红;张继彤;李焕秋;雷晓龙;;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蒋学斌;徐旭仲;;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徐旭仲;;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衣晓峰;治疗肩周炎:臂丛神经阻滞加手法松解[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美;不同剂量的常用糖皮质激素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郑玫玫;后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石磊;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14年
4 支燕;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余倩;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儿童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6 刘素平;不同阿片类药物配伍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7 蒋卫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8 石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5年
9 赵加;布比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邢宏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40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64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