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DCD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成人DCD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分析
【摘要】:研究背景:自1963年美国器官移植先驱Starzl成功施行第1例原位肝移植以来,得益于抗排斥药物、器官保存液的出现,移植手术技巧的提升及材料、麻醉药物的完善,肝移植发展迅速,已走过了50多个年头,其术后1年存活率为80%~90%,术后10年的存活率为70%~80%[1]。我国亦从1977开始实施肝移植,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加及技术的提高,肝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明显提高。目前我国许多肝移植中心的手术成功率均超过90%,5年的生存率大于70%,移植效果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肝移植手术从原来的作为被动无奈的选择到现在已逐渐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治疗手段,已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然而,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开展,其中的各种并发症(排斥反应、血管并发症及胆道并发症)也不断凸显出来,严重影响肝移植患者术后的康复及生活质量。胆道并发症(吻合口狭窄、胆漏、非吻合口狭窄、结石、感染、出血)作为肝移植术后的第一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的身心影响尤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据全球各大中心统计,其发生率约为10%~40%,其中6%~13%需要二次肝移植,其病死率接近20%,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最主要因素,是肝移植领域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s heel)[2]。为此,如何尽量减少移植术后的并发症,特别是胆道并发症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热点,是提高移植受体存活率和远期疗效的重要关键[3]。有鉴于此,如何尽可能减少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研究目的:鉴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的肝脏移植的病例回顾,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胆道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从而控制术后bc的发生率,改善肝移植预后的疗效。研究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自2011年9月14日至2015年2月7日施行的67例次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肝脏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受体的年龄、性别、冷缺血时间、乙肝病毒感染情况、abo血型是否匹配、供体死亡原因、热缺血时间、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对上述指标进行两组对比分析,分析其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先进行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者用两独立样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满足χ2检验条件者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将所有上述阳性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主要的危险因素。检验水准α=0.05。研究结果:67例患者均行dcd原位肝移植术,2例患者因移植术后1天内死亡,予以剔除。纳入的65例患者共13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13例均发生胆道狭窄,其中合并胆道感染2例,合并胆管结石1例,合并胆漏1例,单纯吻合口狭窄2例,单纯非吻合口狭窄7例。结论: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为术后BC的独立危险因素。和男性受体患者相比,女性受体患者在移植术后BC发生率更高。手术时间不是术后BC独立危险因素,但对其发生密切相关。受体有乙肝病毒、术中失血量、受体年龄、ABO血型不匹配、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供体死亡原因并不是我们移植后BC发生考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DCD 原位肝移植术 胆道并发症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57.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4
- 第1章 引言14-16
- 第2章 文献综述16-22
- 2.1 概述16-17
- 2.2 病因17-21
- 2.2.1 胆道血运受损17
- 2.2.2 缺血再灌注损伤17-18
- 2.2.3 排斥反应与免疫抑制剂18
- 2.2.4 T管并发症18-19
- 2.2.5 胆道重建方式与技术19
- 2.2.6 吻合技术19
- 2.2.7 血型不配19
- 2.2.8 胆盐的毒性19-20
- 2.2.9 巨细胞病毒感染20
- 2.2.10 器官保存液的选取20
- 2.2.11 受体原发病20
- 2.2.12 移植器官本身的质量问题20-21
- 2.2.13 动脉窃血综合征21
- 2.3 小结21-22
-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22-25
- 3.1 研究对象22-23
- 3.2 入选标准23-24
- 3.3 排除标准24
- 3.4 方法24-25
- 第4章 结果25-31
- 4.1 单因素分析26-30
- 4.2 多因素分析30-31
- 第5章 讨论31-37
- 第6章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4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并发症的多学科治疗[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8年06期
2 陈规划,陆敏强,何晓顺,朱晓峰,王国栋,杨扬,蔡常洁,黄洁夫;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J];中华外科杂志;2003年01期
3 崔雨;陈辉;杨立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年04期
4 崔东旭;刘臻;刘宝林;张小薄;许维雪;邓永林;沈中阳;;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134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年28期
5 秦双;董良鹏;王建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并发症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01期
6 陶力;郑丰平;梁艳娉;林显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作用——与胆道造影术对比性研究60例分析[J];新医学;2010年05期
7 董良鹏;秦双;闫争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20例胆道并发症及对策[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年07期
8 张子宏;李齐根;夏强;;成人活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J];肝脏;2012年03期
9 赵冰清;高伟;朱志军;孙丽莹;曾志贵;;活体右半肝移植术中胆道开口数目及重建方式与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相关分析[J];天津医药;2013年04期
10 郑树森,徐骁,梁廷波,夏伟良,王伟林,吴健,陈海勇;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经验[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邵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病人的护理[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方哲平;蔡柳新;王爱东;杜学峰;郑树森;;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A];2005年浙江省器官移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宋继勇;杜国盛;朱志东;郑德华;崔洪涛;封立魁;石炳毅;;肝脏移植胆道相关手术技巧与胆道并发症的关系[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郑丰平;陶力;;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5 郑敏娟;陈定章;宋宏萍;周晓东;;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超声诊断[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张国梁;姚宏昌;;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断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7 李红亮;李小平;王金波;蒋存兵;;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中的作用[A];2006华东地区消化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浙江省分册)[C];2006年
8 王爱东;方哲平;蔡柳新;季一鸣;郑树森;龚彪;;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A];2005年浙江省器官移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崔毅;李初俊;陈e,
本文编号:889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88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