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鸭肠炎病毒gC基因疫苗诱导BALB/c小鼠免疫发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15:07
  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 DVE)又称鸭瘟(Duck piague, DP)由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引起的,发生于鸭、鹅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基因疫苗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中备受关注。 本研究对DEV gC的理论免疫原性和gC基因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原性及其免疫佐剂等开展系列研究,获得以下结果: 1.鸭肠炎病毒gC基因免疫原性理论预测:同源性分析显示DEV gC与MDV-1、MDV-2 gC的同源性最高和亲缘关系最近;功能预测显示DEV gC可能属于免疫反应基因范畴,具有细胞外膜蛋白功能和酶性质,但不属于任何一种酶类,进一步对其结构与功能预测发现21~54、48~68、160-200aa可能与肝素结合有关,29-110aa与gC阻碍备解素与C3b结合有关,168-225和254-332aa与gC与C3b结合有关;细胞表位的预测显示DEV gC存在丰富的T和B细胞表位,表明DEV gC可能具有良好免疫原性。 2.壳聚糖作为pcDNA-DEV...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的创新性工作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选题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疱疹病毒gC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1. gC的功能
            1.1 gC在病毒防御方面的功能
            1.2 gC在病毒攻击方面的功能
        2. gC潜在的疱疹病毒疫苗策略
            2.1 基于gC的防御作用
            2.2 基于gC的攻击作用
        3. gC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3.1 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
            3.2 重组亚单位疫苗
            3.3 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
            3.4 DNA疫苗
        4. 展望
        5. 选题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二章 鸭肠炎病毒gC基因免疫原性理论预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DEV gC同源性分析
            2.2 DEV gC二级结构预测
            2.3 DEV gC功能区的预测
            2.4 DEV gC T细胞表位的预测
            2.5 DEV gC B细胞表位的预测
        3. 结果
            3.1 DEV gC同源性分析
            3.2 DEV gC二级结构预测
            3.3 DEV gC功能区的预测
            3.4 DEV gC T细胞表位的预测
            3.5 DEV gC B细胞表位预测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壳聚糖作为pcDNA-DEV-gC疫苗递送载体:制备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载体和细胞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壳聚糖/pcDNA-DEV-gC复合物制备
            2.2 壳聚糖/pcDNA-DEV-gC复合物对质粒包封率的测定
            2.3 壳聚糖/pcDNA-DEV-gC复合物形态和粒径的测定
            2.4 酶降解保护试验
            2.5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2.6 体外转染实验
        3. 结果
            3.1 0.8%琼脂糖凝胶电泳初步检测复合物制备效果
            3.2 壳聚糖/pcDNA-DEV-gC复合物对质粒的包封率
            3.3 壳聚糖/pcDNA-DEV-gC复合物的形态和粒径
            3.4 酶降解保护试验
            3.5 体外转染实验
            3.6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阳性脂质体作为pcDNA-DEV-gC疫苗递送载体制备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载体和细胞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阳性脂质体/pcDNA-DEV-gC复合物制备
            2.2 阳性脂质体/pcDNA-DEV-gC复合物对质粒包封率的测定
            2.3 阳性脂质体/pcDNA-DEV-gC复合物形态和粒径的测定
            2.4 酶降解保护试验
            2.5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2.6 体外转染实验
        3. 结果
            3.1 0.8%琼脂糖凝胶电泳初步检测复合物制备效果
            3.2 阳性脂质体/pcDNA-DEV-gC复合物对质粒的包封率
            3.3 阳性脂质体/pcDNA-DEV-gC复合物的形态和粒径
            3.4 酶降解保护试验
            3.5 体外转染实验
            3.6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间接ELISA检测鼠抗DEV特异性血清IgG和肠道IgA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毒株和细胞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鼠抗DEV多克隆抗体制备
            2.2 建立检测鼠抗DEV特异性IgG和IgA的间接ELISA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鼠抗DEV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
            3.2 建立检测鼠抗DEV特异性IgG和IgA的间接ELISA方法
        4. 讨论
        5. 小结
    第六章 鸭肠炎病毒gC基因疫苗诱导BALB/c小鼠免疫发生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毒株、质粒、疫苗和基因枪"子弹"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和软件
        2. 试验方法
            2.1 阳性脂质体和壳聚糖/pcDNA-DEV-gC基因疫苗纳米粒的制备
            2.2 实验分组及免疫
            2.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 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2.5 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变化的检测
            2.6 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
            2.7 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抗体
        3. 结果
            3.1 疫苗免疫小鼠后的实验结果
            3.2 基因疫苗不同免疫途径免疫小鼠后的效果比较
            3.3 基因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免疫小鼠后的效果比较
            3.4 不同递送载体的比较
            3.5 基因疫苗与弱毒疫苗免疫小鼠后的效果比较
            3.6 微量中和试验结果
        4. 讨论
            4.1 机体免疫应答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4.2 小鼠免疫基因疫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效果
            4.3 小鼠免疫基因疫苗后CD4+和CD8+T淋巴细胞动态变化
            4.4 小鼠免疫基因疫苗后血清抗体IgG的动态变化
            4.5 小鼠免疫基因疫苗后肠道抗体IgA的动态变化
            4.6 小鼠免疫基因疫苗后中和抗体的变化
            4.7 免疫剂量对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4.8 免疫途径对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4.9 递送载体对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4.10 小鼠免疫基因疫苗和弱毒疫苗后免疫效果的比较
            4.11 影响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4.12 鸭肠炎病毒gC基因疫苗的研究意义及展望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交系大、小鼠遗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刘秀英,胡怡秀,黄跃龙,龙智钢,丘丰,刘运芝,湛志飞,刘建高.  实用预防医学. 2008(06)
[2]鸭瘟病毒gC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特性分析[J]. 徐超,李欣然,信洪一,练蓓,程安春,汪铭书,朱德康,贾仁勇,罗启慧,陈孝跃.  中国兽医科学. 2008(12)
[3]一种新型鸭瘟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J]. 刁有祥,吕桂霞,郑福英,杨杰华,陈庆普,刘悦竹.  中国兽医学报. 2006(02)
[4]近交系小鼠H-2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对比研究[J]. 马丽颖,郑继奎,谭萍萍,刘双环,岳秉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5(04)
[5]家禽DNA疫苗研究进展(上)[J]. 张小荣,焦新安.  中国家禽. 2003(24)
[6]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 1.最佳配比的筛选、安全性及免疫效力[J]. 程安春,汪铭书,崔恒敏,廖德惠,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1996(05)
[7]鸭瘟病毒的研究[J]. 黄引贤,欧守杼,邝荣禄,林维庆.  华南农学院学报. 1980(01)

博士论文
[1]鸭瘟病毒gC基因的发现、原核表达和应用研究[D]. 徐超.四川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19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719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