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中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下肢能耗特征建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6-12-02 18:09

  本文关键词:正常青年人行走步态的下肢关节动力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北大学》 2014年

中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下肢能耗特征建模与分析

朱兴涛  

【摘要】:竞走项目属于耐力性项目,竞走技术的合理性对竞走运动员的体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竞走动作技术与能耗的关系对竞走比赛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竞走有近150年的历史,而女子竞走经过80多年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技术水平都处于瓶颈阶段,为了打破常规,寻找更新的竞走技术,本研究采用高速摄像和图像解析法对竞走运动员下肢进行研究,基于单目视频降低对运动员自身的影响,真实反应竞走运动员在比赛中动作技术情况,针对个体进行研究。对竞走比赛视频解析,得出运动员下肢在比赛中一个运动周期的技术参数,通过建模分析运动员下肢能耗与技术参数的关系,提高竞走运动员能耗的利用率,针对个体运动员的自身条件和竞走技术相结合,量体裁衣,步长、步频、关节角度等竞走技术训练理念进行创新,提高竞走技术的经济性和规范性。为选材和竞走动作和用力节奏给出相应的建议,提高竞走成绩。 本文以2011年太仓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女子45号运动员竞走比赛视频为对象,采用三维运动解析软件(APAS)对视频解析得出45号运动员的技术参数(各环节的关节角度,质心速度),建立下肢竞走模型,结合中国青年女性人体基本参数,以竞走比赛中每圈腾空时刻为切入点,分析踝关节、膝关节、两大腿的角度与各个环节质心速度的变化,得出技术参数与下肢能耗的关系;通过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步长与下肢动能成正比例的关系,腾空时间越长步长越大。 2、踝关节角度变化快慢是竞走中技术的关键,踝关节角度和质心速度有着相似变化的趋势,踝关节的角度变化直接影响着竞走运动员的能量消耗。 3、左右膝关节的运动轨迹几乎一致,当膝关节关节点在同一高度时,竞走运动员处于腾空状态;膝关节和踝关节关节角度的变化有相似性。 4、在整个竞走周期中,两大腿的最大夹角69.3度,大腿的夹角影响着步长,步长最大的时刻不是两大腿夹角最大的时刻;当左右大腿并行时(两大腿夹角为零时),,在竞走过程中当运动员两大腿夹角为零度时,左下肢的小腿质心的速度和足质心的速度非常接近,但是都小于大腿的质心速度;而右下肢,大腿质心速度大于小腿质心速度,小腿质心速度大于足的质心速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8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林;;我国高水平20km竞走运动员技术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2 朱国忠;韦彩虹;潘敏;;基于三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人体运动能耗检测算法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8期

3 王斌锐,谢华龙,高成,徐心和;含闭链异构双腿行走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求解[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4 朱戈,郑尔信;人体运动量及能耗的测量[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4年04期

5 岑少华;Hanavan人体数学模型的验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6 刘涛;张世浩;;我国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竞走技术三维摄像解析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李新民;;竞走过程中能量消耗的定量讨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管培培;丁宁炜;汤强;;步行与慢跑中人体三维加速度计数与能量消耗关系初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9 王明艳;竺长安;钟小强;;基于相对步宽的两足步行结构的机械能耗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05期

10 张勇;;我国竞走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与发展趋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年峰;人体运动协调规律及其参数化描述[D];清华大学;2001年

2 赵凌燕;人体步态模型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海明;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分段距离技术特征运动学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2 李存东;基于模型的人体运动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孙广艳;人体髋关节运动生物力学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凯;正常青年人行走步态的下肢关节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陈勃;基于单目视频的步态力学分析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志;基于步态触觉的步行运动建模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雨萌;钱桦;谭月胜;周满平;;五自由度采摘机械臂运动学通用算法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宋宇,陈无畏;汽车麦克弗森滑柱式悬架多刚体模型的建立及仿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李军;安庆市短跑运动项目现状调查及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魏本好;体育高考“四项素质”周期训练计划的制订[J];安徽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5 张建华;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现状及运动员专项能力模式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6 彭生祥,李凯;多移动机器人编队行进中的行为分解[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陈志;汪先兵;王璕;刘丽;骆远福;;采用指数积的三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学方程[J];兵工自动化;2006年05期

8 翟大庆;;气轮机叶片未知曲面的机器人自动搜寻技术[J];兵工自动化;2006年09期

9 张新予;匡以顺;;多自由度墙体喷涂机器人机构设计[J];兵工自动化;2009年06期

10 赵庆彬;张红云;;对我国优秀男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技术的三维运动学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筱亭;戎保;;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崔博文;陈剑;陈心昭;;工业机器人在噪声测量上的应用研究?[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贺妍;张晓燕;李海滨;刘科元;刘志彬;段志信;;履带车辆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方浩;李路;贾睿;窦丽华;;考虑地面影响因素的轮式机器人轨线跟踪控制联合仿真[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豫南;王双双;张健;宋杰;;基于虚拟样机的全方位移动平台运动控制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6 王红岩;芮强;;虚拟样机技术在装甲装备研制与开发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德;景奉水;谭民;;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开放式工业机器人实时控制研究[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林晓鹰;;摩托车自动焊接生产系统仿真[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臧庆凯;李春贵;闫向磊;;基于MATLAB的PUMA560机器人运动仿真研究[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朝虹;张海珠;;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青松;影响越南田径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周平;柔体动力学初值问题拟变分原理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姚志明;基于步态触觉信息的身份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孙建;基于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人体手臂震颤抑制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童伟;整体耦合式消扭悬架系统原理及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任彬;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产品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及平台构建[D];浙江大学;2010年

7 周巍;煤矿井下搜救探测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及轨迹跟踪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素民;汽车电控系统仿真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唐志国;机械臂操作柔性负载系统分布参数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大奇;叶片双面磨抛系统及路径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步云;水下作业机械手抓取力伺服控制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雷云云;基于被动式四足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詹峰;井下煤仓清仓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新型清仓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郑灿东;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立;面向非结构化地形的六足步行机器人运动规划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耿东山;基于蚁群算法的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D];郑州大学;2010年

7 娄玉冰;基于“最优激励轨迹”的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赵进科;正交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9 冯立敏;船用吊艇架减摆机理建模与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尹继超;机器人遥操作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章碧玉,李益群,黄坚毅;1955年世界杯竞走赛前三名选手比赛过程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2 葛长钰;竞走定义变动对技术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葛长钰,史东林,李宝宅;竞走的关键技术与教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4 李东河,王新娜;对我国20km优秀竞走运动员犯规曲线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赛庆彬;世界竞走运动(1991~1998年)发展的状况分析及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赵芳,周兴龙;老年人站立及行走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李东河,申健民,王新娜,卢宝生;对第9届全运会男子50km竞走比赛中运动员技术犯规情况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吴剑,李建设;青少年女性穿不同鞋行走时步态的动力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王林;沈信生;;我国竞走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实力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10 王晏;周宏;;第28届奥运会20km竞走比赛中、外优秀运动员表现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昕;基于视频的人体运动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2 肖雪;基于视频序列的人体骨架提取与三维重建[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林;崔艳荣;李铁录;;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2 白旭宇;;对世居高原竞走运动员参加平原比赛下山时间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0年03期

3 梁正乾;蒋秋艳;;我国青少年竞走运动员杨明霞的选材及技术培养分析[J];田径;2010年03期

4 蒋秋艳;梁正乾;;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训练时需注意的几个方面[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3年02期

5 何佩玲;陈秀兰;王淑玉;;女子竞走运动员体格指标特点初探[J];哈尔滨体院学报;1987年03期

6 G · 科罗廖夫;钟练;;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培养[J];山东体育科技;1988年01期

7 周全,孔祥生;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7年08期

8 孔祥生,周全;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8年01期

9 朱兴涛;贾谊;于芳;;基于足底压力对竞走运动员跑鞋的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年01期

10 饶应;汪玲梅;;中长跑与少年竞走运动员初期训练相结合的探讨[J];少年体育训练;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统朋;宗华敬;;剖析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髋关节运动技术环节存在的问题[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2 贾谊;朱兴涛;;我国女子竞走运动员下肢运动学参数与运动能耗关系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3 刘传勤;于红妍;杨绛梅;;我国奥运会20公里竞走运动员下肢关节肌力平衡状态对其下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曹伟;李捷;;备战2008奥运女子竞走运动员服用避孕药妈富隆后体内睾酮皮质醇的变化[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王林;;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宋祺鹏;张翠;毛德伟;贾刚;宋绍利;;山东省优秀竞走运动员动作技术诊断[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银行;;竞走运动员体能监测与恢复[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李建臣;刘建通;靳继成;王永安;;我国优秀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后半程竞走技术的三维运动学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李继辉;;中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风格及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邱俊强;田野;;我国平原与世居高原优秀竞走运动员遗传学差异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云献科;[N];陕西日报;2009年

2 ;[N];中国体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敬龙军;中国优秀竞走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2 胡好;我国20公里优秀竞走运动员年度训练结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3 于红妍;优秀20公里竞走运动员功能性力量的特征及其对技术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4 周振华;我国男子20公里高水平竞走运动员专项训练负荷控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马强;对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战术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林;现阶段我国高水平竞走运动员主要竞技能力的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王海亮;甘肃省青少年男子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婧宁;甘肃省青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平;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优秀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技术现状和训练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6 谭田田;山东省优秀竞走运动员训练与比赛运动学技术特征的对比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2年

7 全胜;中外优秀男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竞走技术运动学特征的对比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8 华力;我国优秀青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及评价模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晓娟;十一届全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摆动技术的三维运动学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10 翟波宇;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战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正常青年人行走步态的下肢关节动力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2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02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a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