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离子表面注入改性硅橡胶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银离子表面注入改性硅橡胶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硅橡胶 离子注入 银离子 表面注入改性 抗菌性 生物相容性
【摘要】:目的采用银离子对普通硅橡胶进行表面注入改性,以期制备一种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整形填充材料。方法用高能离子注入机向普通硅橡胶表面注入银离子,对改性后的硅橡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以及水接触角检测仪对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化学结构以及亲/疏水性进行检测。选用大肠杆菌进行抑菌圈、抗细菌黏附性实验,初步探究其抗菌性能。采用体外及体内实验对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 SEM观察各材料的表面形貌无明显差异;XPS结果显示银离子已注入材料表面;FTIR观察各材料图谱无明显变化;水接触角检测结果显示,银离子注入硅橡胶水接触角随注入剂量加大而逐渐变小,逐渐呈现出亲水性趋势。抑菌圈结果显示银离子注入硅橡胶可以使抑菌圈直径7 mm,呈现出抑菌效果;抗细菌黏附性实验显示,改性硅橡胶具有明显的抗菌性。生物相容性评价显示,与普通硅橡胶比,银离子注入硅橡胶均有较好的特性。结论采用银离子注入技术对硅橡胶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明显提高硅橡胶的亲水性能和抗菌能力以及生物相容性。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整形美容科;
【关键词】: 硅橡胶 离子注入 银离子 表面注入改性 抗菌性 生物相容性
【基金】:重庆市创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cstc2013kjrc-qnrc0075)~~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硅橡胶(silicone rubber,SR)因其良好的理化稳定性和生理惰性,能在体内较长期的植入,能耐受组织液腐蚀,不被机体代谢、吸收和降解以及低成本性而在生物医学上得到广泛应用[1],尤其作为填充材料应用于整形外科领域。但因其表面呈现出较强的疏水性,使其与组织和细胞黏附性较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复钱;曾国屏;邓朝阳;;生物医用抗菌性硅橡胶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2年05期
2 杨芷;沈丽如;石小花;张一鸣;樊东力;;碳离子硅橡胶改性材料的表面性能检测及其细胞相容性评价[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3 刘志军,肖勇,马骐,李志芳;抗菌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展望[J];江西化工;2002年04期
4 倪克钒;;抗菌型有机硅橡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年11期
5 唐慧琴;郑津辉;刘桐;赵杰;;银离子注入热解碳的抗菌性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6年02期
6 李建新;王进;沈丽如;许泽金;陈燕;李鹏;黄楠;;银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涤纶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丞;张一鸣;石小花;杨芷;王韶亮;樊东力;;仿生化硅橡胶基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的研制与性能检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 孙复钱;曾国屏;邓朝阳;;生物医用抗菌性硅橡胶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2年05期
3 陈天虎,李宏伟,汪家权,施晶俊;凹凸棒石-银纳米复合抗菌材料制备方法和表征[J];硅酸盐通报;2005年02期
4 陈兴;周鑫;张一鸣;石小花;樊东力;;碳-硅橡胶机械性能和生物安全性的初步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8期
5 李维娟;雷泽源;石小花;王韶亮;张一鸣;樊东力;;微沟槽图形结构对硅橡胶表面性能和细胞相容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8期
6 石铮;;抗菌PET纤维研究的进展[J];聚酯工业;2009年03期
7 龚兴建,陆凯;抗菌材料的发展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05年01期
8 叶联华;黄云超;李高峰;杨达宽;;生物材料植入后发生感染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0年01期
9 才学敏;郑津辉;赵杰;;注银热解碳的抗菌机理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李崇;覃礼钊;向友来;梁凯;吴先映;梁宏;李庆;孙佳;王浩琦;;银离子注入与银/铜离子双注入ABS树脂抗菌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1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鸿博;非织造基纳米银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2 杨X;大肠杆菌密度感应调节子C(QseC)在生物材料植入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3 张育增;FKM/NBR螺杆泵定子共混胶摩擦磨损行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华;饮用水体系银/壳聚糖类抑菌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莹;抗菌塑料用载银涂料研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李宏伟;凹凸棒石抗菌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抗菌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4 龚兴建;纺织纳米级抗菌材料制备及应用若干问题探讨[D];东华大学;2005年
5 宋治福;抗菌聚合物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6 墙蔷;银离子注入不锈钢制备抗菌功能材料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侠;抗菌剂与抗菌聚合物的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8 何安坤;碳原子线的抗菌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军平;无机纳米抗菌剂在透明PE薄膜中的应用[D];贵州大学;2008年
10 才学敏;碳基人工心脏瓣膜的表面改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戈,王振家;无机抗菌材料的发展和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2期
2 苏花平,李中华;医用高分子材料—硅橡胶[J];化学世界;2005年03期
3 史坚;纪江;罗治刚;郑建国;;用毛细管气体色谱法分析铜山薄荷油[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4 万昌秀,段友容,张尔永,吴刚,乐以伦,黄云超;UV改性DACRON材料抗细菌粘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0年01期
5 胡丽芳;骞爱荣;商澎;;Vinculin在细胞响应力学刺激中的作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年09期
6 马千淇;赵铱民;吴国锋;韩影;马佳;赵雯;;抗菌硅橡胶材料表面白色念珠菌发育和产酸作用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7 王芬,朱建峰;无机抗菌材料的应用与研究展望[J];陶瓷工程;2001年05期
8 路新卫;韦莉萍;朱全红;杨建华;;抗菌硅橡胶导尿管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41期
9 王新官;张瑜;刘峻;袁涛;姜启全;;有机/无机抗菌剂复合改性硅橡胶导尿管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绿脓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有机硅材料;2009年03期
10 程定超,杨洁,赵艳丽;纳米银抗菌材料在医疗器具与生活用品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华;;似金刚石的碳涂料的生物相容性[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1年05期
2 ;用于皮肤替代物的一种生物降解基质的生物相容性:体内评价[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4年05期
3 徐德祥,王家骥,王取南,佘素贞,魏凌珍,孙美芳,刘慧涛,,陈凯;精制蛇溶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4 杨晓芳,奚廷斐;生物相容性评价的发展趋势[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9年04期
5 汤苏阳,艾玉峰,董兆麟,杨青芳,蔡宝仁;新型生物可降解性材料聚β-羟基丁酸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研究[J];现代康复;2001年14期
6 王卫民,李佐臣,那晓菲,唐农轩,阮狄克;外科植入物用Ti-5Al-2.5Fe合金的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J];稀有金属快报;2004年01期
7 王锐,陈绍宗,李学拥,许龙顺,李望周;评价几种国产聚氨酯海绵的生物相容性[J];医疗卫生装备;2005年05期
8 王永前;刘立强;李养群;徐家杰;霍然;李强;李森恺;;无细胞人膀胱黏膜下基质的生物相容性初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03期
9 程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J];中华眼科杂志;2006年04期
10 张凤兰;李华;徐立群;张陈平;;小肠粘膜下层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潂鹏;向慧玲;李亚静;吕晓龙;;聚偏氟乙烯膜的生物相容性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建琴;刘振;;聚烯烃中空纤维膜生物相容性改性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3 张鹏;苏佳灿;许硕贵;;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表面改性对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A];2008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彭灿;胡杰;袁磊;柯鹏;许佳;赵品;;比较不同鼠龄来源的脱细胞真皮的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年7月第31卷第4期[C];2013年
5 匡晔;赵智平;徐赛龙;;静电纺丝法制备水滑石复合纤维薄膜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李箭;陈莹;;不同表面形状的可吸收材料在兔肌肉中的早期生物相容性研究[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杨苹 ;周红芳 ;冷永祥 ;王进 ;陈俊英 ;万国江 ;孙鸿 ;黄楠;;非晶碳膜的表面润湿性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8 吴汉江;张文斌;姚本栈;胡广伟;周艺群;张文斌;;脱细胞牛心包引导骨再生膜材料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降解性研究[A];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弋峰;陆建巍;郭朝霞;于建;;可溶性鸡蛋壳膜蛋白共混改性及其复合膜生物相容性研究[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小红;;Ⅱ型胶原基质海绵和基质膜的材料特性与生物相容性比较[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铮奎 编译;研发植入新材料应关注生物相容性[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徐铮奎;医疗器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沈颖 苏京平;北京友谊医院推出评价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实习生 范圆圆;人类未来会不会变成“芯片人”?[N];科技日报;2013年
5 沈颖;准确掌握血液透析[N];北京日报;2000年
6 通讯员 周兴龙 韦承金 记者 冯国梧;新型水凝胶能包裹和缓释各类药物[N];科技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勃;两性离子嵌段共聚物结构设计、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翁晓军;多孔钛铌合金表征及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李泳;多孔钛铌合金的表征、生物相容性及在缺损性植骨中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赵之明;新型人工肝材料—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金成;新型聚氨酯材料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研制及生物相容性评价[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韩平;兔膀胱细胞外基质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周康;可携式人工泵肺的生物相容性评价[D];中南大学;2011年
8 干德康;巩膜内型人工视觉假体的开发可行性、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刘军;国产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生物相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嫦君;干眼症缓释泪道栓设计关键技术及其相关性能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林静;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孟祥翔;阶跃式微弧氧化镁合金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3 刘魁;HAP/AZ31B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夏学颖;异种肌腱基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5 梁延省;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3-羟基己酸)生物相容性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6 陈紫谦;氨基酸/磷酸钙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丽;红粘土/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生物稳定性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王海涛;生物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程海霞;医疗器械的细胞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李强;砭石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1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98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