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两种生物敷料在跟腱损伤修复中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12:14

  本文关键词:两种生物敷料在跟腱损伤修复中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羊膜 小肠粘膜下层 光化学反应组织粘合技术 跟腱修复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跟腱损伤后修复是临床医生比较棘手的问题。受损跟腱再生的速度十分缓慢,并且受损区域与周围组织易形成粘连,预后较差。目前,传统的治疗跟腱损伤的方法主要是保守固定及开放性缝合手术。然而,保守固定治疗恢复时间长,易导致关节僵硬、跟腱再断裂风险高;开放性缝合手术导致创面瘢痕粘连明显,功能恢复的效果仍不尽人意。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embrane,HAM)及小肠粘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作为天然的生物敷料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皮肤、神经、角膜等组织缺损的修复。现阶段虽已有研究将HAM及SIS应用于跟腱修复中并均能明显减少创区瘢痕的形成,但对两种生物敷料在跟腱修复中的效果评价却未有报道。近年来生物敷料结合光化学反应组织粘合技术(Photochemical Tissue Bonding,PTB)已经成功的应用于跟腱组织的修复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实验通过自制HAM及SIS并检测各自生物学性状,进而分别将HAM与SIS与PTB技术联合应用于跟腱损伤修复,对两种生物敷料在治疗跟腱损伤中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探索更加适用于跟腱损伤后修复的生物敷料,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研究方法1、HAM、SIS制备及性状分析:根据文献报道,按照通用的HAM及SIS制备方式制备两种生物敷料。各取6块HAM、SIS组织,置于电子万能检测机中检测其各自弹性模量。后对各生物敷料行HE染色,观察细胞残留情况及细胞外基质排列情况。2、HAM、SIS结合PTB技术修复跟腱损伤的效果评价:将7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随机选取两组动物制备跟腱完全离断损伤模型后分别应用PTB+HAM、PTB+SIS修复损伤跟腱。第三组不做任何处理。在术后第7天、14天、28天、56天分别对已修复跟腱进行粘连值评分、张力值及杨氏模量检测、I型、III型胶原表达测定及手术创区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检测,以评估两种生物敷料在跟腱损伤应用中的效果。研究结果1、HAM、SIS性状分析:SIS弹性模量明显高于HAM,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AM表层可见细胞残留,胶原基质排列无序。SIS内未见明显细胞残留,胶原基质排列有序。2、HAM、SIS结合PTB技术修复跟腱损伤的效果评价:生物力学测定示,在术后第7天及术后第14天,P/A组终末张力及杨氏模量明显低于P/S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测可见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跟腱两侧残端逐渐向中心爬行,最终引起跟腱愈合;Western Bolt结果示,随着修复后时间的延长,创区I型胶原含量逐渐增而III型胶原含量逐渐减少,至术后56天,跟腱I型、III型胶原含量到达正常跟腱水平。结论HAM、SIS均可应用于跟腱损伤修复中并能明显减轻术后创区瘢痕粘连的形成;SIS与PTB技术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跟腱术后早期抗张性,进而减少术后早期再断裂的发生率。
【关键词】:人羊膜 小肠粘膜下层 光化学反应组织粘合技术 跟腱修复
【学位授予单位】:蚌埠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6.1;R318.08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2
  •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12-13
  • 第一部分:HAM、SIS制备及性状分析13-17
  • 1 材料与方法13-15
  • 2 实验结果15-16
  • 3 讨论16
  • 4 结论16-17
  • 第二部分:HAM、SIS结合PTB技术修复兔跟腱损伤的实验研究17-32
  • 1 材料与方法17-24
  • 2 实验结果24-29
  • 3 讨论29-31
  • 4 结论31-32
  • 思考与展望32-33
  • 参考文献33-36
  • 致谢36-38
  • 附录:综述38-45
  • 参考文献42-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京,王峻岭,侯松治,李慧,李秀丽,张春华;碘包生物敷料治疗烧伤21例分析[J];河北医药;2001年06期

2 蔡畅平;;星球柯通医用生物棉及医用生物敷料临床应用32例报道[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21期

3 周岳平;张春新;陈贵彬;;磨痂术配合生物敷料A在四肢深II度烧伤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赵亚平;吴浩阳;康悦;李宝兴;;新型生物敷料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研究[J];西部医学;2008年01期

5 张海英;曾愞平;麦秋芳;;生物敷料覆盖烧伤创面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年06期

6 徐良恒;何黎;;生物敷料的原理、种类及应用[J];皮肤病与性病;2013年03期

7 ;新型生物敷料——辐照猪皮研究成功[J];苏州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8 孙大宽,冯志雄;医用猪皮生物敷料的研究和制备(英文)[J];核技术;1989年10期

9 孙大宽,冯志雄,史济湘,方培耀;冷冻辐射医用猪皮生物敷料的制备[J];核技术;1991年11期

10 ;一种新型医用生物敷料皮——辐照含银猪皮研制成功[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微微;赵升宇;王冠天;王雪莹;卢立春;朴宏鹰;孙衍峰;曲狄;;生物敷料A在临床烧伤患者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徐国士;骆泉丰;许庆建;邱明昕;袁家德;孙洪文;朱志军;;鱼皮生物敷料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吕建中;吕洛;王肖蓉;史绯绯;;几种生物敷料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4 曹成波;吴克安;;根据组织工程原理开发新型生物敷料[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陶白江;曾丁;李桂水;孙可;胡小春;;托敷锌生物敷料的临床应用研究[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6 卢长虹;李连贵;徐和平;王根发;刘玉森;;一种新型烧伤生物敷料的制备及临床应用[A];第五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后脏器损害的临床救治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守梅;;生物敷料A在烧伤临床应用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8 杨秀婷;;生物敷料A在烧伤创面的应用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任长印;李守聚;于海霞;白南;;生物敷料A覆盖微粒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付小兵;姜笃银;;猪源性生物敷料的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魏兰涛;三种生物敷料预防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观察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刘玉树;两种生物敷料在跟腱损伤修复中的对比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6年

3 杜明辉;抗菌生物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崔泽龙;比较负压封闭引流(VAC)与生物敷料A对创面修复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陈英华;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生物敷料的研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82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982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e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