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后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阶段退变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3-09-03 21:23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脊柱融合手术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应用。但脊柱融合术后邻近阶段的病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从而,患者可再次出现腰痛、神经受损表现的临床症状。由于对脊柱的生物力学及生理功能方面的研究不断加大,发现脊柱融合术后融合阶段的运动功能消失,使椎间应力传导发生改变,相邻阶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压力也显著增大,从而导致融合术后邻近阶段退变。通过本次文献的回顾性分析,发现邻近阶段的退变与脊柱融合术后患者的随访时间、手术方式的选择、性别、年龄、术前邻近阶段的病变程度、骨质疏松情况等都与之密切相关。发病机制为:腰椎内固定术后邻近阶段生物力学的改变、椎板、后关节应力及活动度的变化;腰椎融合术后,融合节段活动度消失,而相邻节段活动范围代偿性增加,进而出现邻近节段的病理改变。因此,通过对邻近阶段退变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帮助临床医生在术前、术后、术中尽量减少风险的发生,从而减少术后ASD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章页数】: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1 腰椎融合术后ASD的发病机制
2 腰椎融合术后ASD的影响因素
    2.1 融合阶段的多少
    2.2 手术方式的选择
    2.3 术前邻近阶段的退变程度
    2.4 脊柱矢状面平衡
    2.5 其他因素
3 腰椎融合术后ASD的诊断
4 腰椎融合术后ASD的治疗
    4.1 非手术治疗
    4.2 手术治疗
5 ASD的预防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845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845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8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