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促进血管内皮化冠脉支架的研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12-05 18:58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广泛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几十年来,随着研究者及介入医生们对支架的改良和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应用,将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是晚期ISR及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是限制DES应用的主要并发症。冠状动脉支架的广泛应用,以及临床试验对支架在临床应用的调查,使得人们对ISR的危险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ISR原因的探索及寻找相应的应对策略,是研究者不断孜孜以求的目标。研究表明,支架置入后加速内皮化进程是预防ISR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本论文第二章首先探索以聚乳酸为基底,通过溶液浸泡的方式在支架表面进行聚乳酸涂层的修饰。具体采用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引入活性因子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抑制剂(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Inhibitor,GSKi),一种是通过聚乳酸碱性水解然后静电吸附GSKi,另一种是通过聚乳酸与GSKi直接共混的方式固定。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固定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内皮细胞增殖结果显示固定生物活性分子GSKi...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冠脉支架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1.1.1 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发展
        1.1.2 药物洗脱支架存在的问题
    1.2 ISR定义
    1.3 ISR的病理生理学
    1.4 当前冠脉支架的研究方向与存在的问题
        1.4.1 血管的组织结构及内皮细胞的功能
        1.4.2 促进原位内皮化-预防支架内再狭窄
    1.5 支架表面多功能复合涂层的构建
        1.5.1 活性多肽REDV促进内皮细胞的粘附与增殖
        1.5.2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抑制剂促进EPC介导的内皮修复
    1.6 支架表面聚合物涂层的构建
        1.6.1 常用聚合物涂层的类型及特征
        1.6.2 聚乳酸涂层概述
        1.6.3 聚多巴胺涂层概述
    1.7 ISR的危险因素分析
        1.7.1 ISR与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
        1.7.2 ISR与血管相关的危险因素
        1.7.3 ISR与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
        1.7.4 其他ISR危险因素
    1.8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2章 基于聚乳酸的加速支架内皮化生物活性涂层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聚合物涂层的制备
        2.2.2 表面性能的表征
        2.2.3 血液相容性
        2.2.4 细胞实验
        2.2.5 支架表面PLLA涂覆实验及SEM观察
        2.2.6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和讨论
        2.3.1 聚合物涂层表面性能
        2.3.2 涂层表面血液相容性
        2.3.3 细胞相容性
        2.3.4 支架表面PLLA涂覆实验及SEM观察
    2.4 结论
第3章 基于聚多巴胺的加速支架内皮化生物活性涂层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聚合物涂层的制备
        3.2.2 表面性能的表征
        3.2.3 血液相容性
        3.2.4 细胞实验
        3.2.5 动物体内实验
        3.2.6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和讨论
        3.3.1 涂层表面性能
        3.3.2 涂层表面的血液相容性
        3.3.3 涂层表面的细胞粘附与增殖
        3.3.4 动物体内实验
    3.4 结论
第4章 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1 引言
    4.2 研究对象和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一般资料收集
        4.2.3 研究方法
        4.2.4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一般资料
        4.3.2 血液指标结果
        4.3.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70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870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d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