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及QT离散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1-31 01:0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组方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室性早搏提供临床诊疗思路与借鉴。方法:按照规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招募2019年1月—20 19年1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一科门诊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型)患者,共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在冠心病常规用药基础上,对照组予比索洛尔,治疗组予比索洛尔合益气养阴法组方,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频数、平均心率、QTmax、QTmi n、QTd的变化,并评价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中医症状积分:经过治疗,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低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总疗效:经过治疗,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为70.59%;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PBs频数:经过治疗,两组动态心电VPBs频数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认知及探究沿革
        1.1 心悸的病名溯源
        1.2 古代医家对心悸病因病机的探究沿革
        1.3 现代医家对心悸病因病机的探究进展
        1.4 现代医家对心悸的辨证论治
        1.5 心悸的中医药经验撷萃
            1.5.1 经典中药汤剂
            1.5.2 中成药
            1.5.3 针灸
            1.5.4 子午流注
    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研究进展
        2.1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流行病学研究
        2.2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病因
            2.2.1 生理病因
            2.2.2 病理原因
        2.3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病理机制
            2.3.1 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
            2.3.2 触发活动
            2.3.3 折返激动
        2.4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治疗
            2.4.1 药物治疗
            2.4.2 非药物治疗
        2.5 小结
    3 QT离散度的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1.1 冠心病诊断标准
            2.1.2 室性早搏诊断标准
            2.1.3 LOWN分级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2.1 辨证要点
            2.2.2 中医症状积分量化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6 研究方法
        6.1 分组方法
        6.2 治疗方案
            6.2.1 常规治疗
            6.2.2 对照组
            6.2.3 治疗组
            6.2.4 疗程
    7 观察指标
        7.1 一般资料
        7.2 安全性观察指标
        7.3 疗效性观察指标
    8 疗效判定
        8.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8.2 24h心电图室性早搏疗效判定标准
    9 统计方法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治疗前均衡性分析
        2.1 性别分析
        2.2 年龄分析
        2.3 病程分析
    3 疗效观察性指标
        3.1 中医症状总积分分析
        3.2 中医证候总疗效分析
        3.3 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频数分析
        3.4 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疗效分析
        3.5 心率分析
        3.6 QTmax分析
        3.7 QTmin分析
        3.8 QTd分析
    4 安全性观察
        4.1 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
        4.2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法”论治心悸病理论依据
    2 益气养阴法组方依据
    3 益气养阴法组方配伍分析
    4 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5 临床疗效评价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890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890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b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