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后囊膜嵌顿术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发布时间:2017-09-14 09:15
本文关键词:人工晶体后囊膜嵌顿术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人工晶体后囊膜嵌顿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行白内障手术的儿童患者(年龄3-14岁)的病例30例(42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囊膜环形撕囊+前部玻切+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B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囊膜环形撕囊+前部玻切+人工晶体光学部后囊膜嵌顿。记录术前及术后的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前房、虹膜、IOL位置、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随访6-12个月,对比研究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儿童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 结果:两组手术均按预定手术方式完成, 1.视力:术后最好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1),A、B两组视力提高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中央视轴区混浊情况:A、B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中央视轴区混浊,,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人工晶体位置情况:A组人工晶体位置倾斜11眼(52.4%),1眼由于周边晶状体皮质增生造成人工晶体夹持,B组人工晶体位置倾斜5眼(23.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4.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角膜内皮水肿、前房渗出、虹膜后粘连等炎性反应,两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囊膜环形撕囊、前部玻切、人工晶体光学部后囊膜嵌顿术在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上,能够使人工晶体位置更加稳定,降低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关键词】:白内障 儿童 人工晶体 环形撕囊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9.66
【目录】:
- 目录4-5
- 英文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材料与方法10-17
- 结果17-21
- 讨论21-26
-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30
- 个人简介30-31
- 致谢31-32
- 综述32-38
- 参考文献37-3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峥;项道满;;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相关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02期
2 卢奕;杨晋;;人工晶状体在婴儿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现状与趋势[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849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8491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