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前中医皮肤病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01:20
本研究旨在对宋以前中医皮肤病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分析和研究,挖掘宋以前中医皮肤病发展过程中的学术特点,深化对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特色优势的认识,为现代中医皮肤病病名规范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目前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提供一些研究思路方面的借鉴。本研究从文献学研究方法入手,按照历史的发展线索,以宋以前中医皮肤病学术方面的进展和成就为核心。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宋以前医经、方书、本草、综合类著作中的皮肤病文献资料,从病症、病因、病机、诊疗等方面对宋以前中医皮肤病发展进行概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宋以前中医皮肤病认识发展过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先秦时期是初步认识阶段,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经验积累阶段,隋唐时期是理论形成阶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的学术发展特点。巫医并存是初步认识阶段的特征,以方证为主的疾病认识是经验积累阶段的特征,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是理论形成阶段的特征。提出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研究思路方面的见解:病名规范化以服务临床为原则,坚持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发挥汗法、润燥法以及外治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作用。
【文章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概念分析
1.1 中医皮肤病
1.2 中医皮肤病史
2 先秦时期——初步认识阶段
2.1 巫医盛行时期的文字记载
2.1.1 甲骨文中的记载
2.1.2 其它文献记载
2.2 巫医分化时期对皮肤病的认识
2.2.1 命名方式多样化
2.2.2 诊病模式雏形
2.2.3 治疗特点
2.2.4 外治药使用特点
3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经验积累阶段
3.1 病症认识的积累
3.1.1 皮肤病种类显著增多
3.1.2 病症释义
3.1.3 病证分类萌芽出现
3.2 病因病机理论的积累
3.2.1 六淫致病因素
3.2.2 脏腑气血津液与皮肤病的关系
3.2.3 遗传与传染因素致病
3.3 诊疗经验的积累
3.3.1 皮肤病的治疗
3.3.2 药物使用特点
3.3.3 外治法的继承与创新
4 隋唐时期——理论形成阶段
4.1 病症认识更加系统
4.1.1 皮肤病种类丰富
4.1.2 病症内涵的丰富发展
4.1.3 对皮肤病的认识逐步细化
4.1.4 皮肤防护与美容理论的形成
4.2 病因病机理论的形成
4.2.1 皮肤病病因理论完善
4.2.2 皮肤病病机理论形成
4.3 辨证论治
4.3.1 皮肤病辨证施治水平提高
4.3.2 皮肤病常用治疗药物总结
4.3.3 外治疗法的丰富与发展
4.3.4 针灸疗法
5 讨论
5.1 宋以前中医皮肤病发展的阶段特征
5.1.1 巫医并存是早期认识阶段的特征
5.1.2 以方证为主的疾病认识是经验积累阶段的特征
5.1.3 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是理论形成阶段的特征
5.2 对宋以前中医皮肤病史研究的思考
5.2.1 病名规范的必要性和指导原则
5.2.2 坚持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
5.2.3 优势治法的挖掘与应用
5.2.4 外治法是中医皮肤病治疗的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著作
科研课题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诸病源候论》中医外科病症特点研究[J]. 周兴兰,和中浚. 四川中医. 2012(05)
[2]中医皮肤科学简史[J]. 马慧群,马振友,张建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05)
[3]中国皮肤科学大事记(三)[J]. 马慧群,郑雯,马振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10)
[4]中国皮肤科学大事记(二)[J]. 马慧群,郑雯,马振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07)
[5]中国皮肤科学大事记(一)[J]. 马慧群,郑雯,马振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06)
[6]中医皮肤性病学发展史[J]. 徐丽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01)
[7]汉以前皮肤病学的发展[J]. 安贺军,李洁.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5(02)
[8]汉以前中医皮肤病学发展概况[J]. 薛益明,安贺军. 中医研究. 2002(06)
[9]中医皮肤病性病治法研究[J]. 喻文球.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02)
[10]《外台秘要》药浴疗法探析[J]. 蔡建伟. 中医外治杂志. 2000(01)
博士论文
[1]宋以前方剂剂型的历史研究[D]. 许霞.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
[2]中医美容护肤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研究[D]. 高木祐子.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外台秘要》中医外治文献整理研究[D]. 黄妙玲.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28921
【文章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概念分析
1.1 中医皮肤病
1.2 中医皮肤病史
2 先秦时期——初步认识阶段
2.1 巫医盛行时期的文字记载
2.1.1 甲骨文中的记载
2.1.2 其它文献记载
2.2 巫医分化时期对皮肤病的认识
2.2.1 命名方式多样化
2.2.2 诊病模式雏形
2.2.3 治疗特点
2.2.4 外治药使用特点
3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经验积累阶段
3.1 病症认识的积累
3.1.1 皮肤病种类显著增多
3.1.2 病症释义
3.1.3 病证分类萌芽出现
3.2 病因病机理论的积累
3.2.1 六淫致病因素
3.2.2 脏腑气血津液与皮肤病的关系
3.2.3 遗传与传染因素致病
3.3 诊疗经验的积累
3.3.1 皮肤病的治疗
3.3.2 药物使用特点
3.3.3 外治法的继承与创新
4 隋唐时期——理论形成阶段
4.1 病症认识更加系统
4.1.1 皮肤病种类丰富
4.1.2 病症内涵的丰富发展
4.1.3 对皮肤病的认识逐步细化
4.1.4 皮肤防护与美容理论的形成
4.2 病因病机理论的形成
4.2.1 皮肤病病因理论完善
4.2.2 皮肤病病机理论形成
4.3 辨证论治
4.3.1 皮肤病辨证施治水平提高
4.3.2 皮肤病常用治疗药物总结
4.3.3 外治疗法的丰富与发展
4.3.4 针灸疗法
5 讨论
5.1 宋以前中医皮肤病发展的阶段特征
5.1.1 巫医并存是早期认识阶段的特征
5.1.2 以方证为主的疾病认识是经验积累阶段的特征
5.1.3 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是理论形成阶段的特征
5.2 对宋以前中医皮肤病史研究的思考
5.2.1 病名规范的必要性和指导原则
5.2.2 坚持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
5.2.3 优势治法的挖掘与应用
5.2.4 外治法是中医皮肤病治疗的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著作
科研课题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诸病源候论》中医外科病症特点研究[J]. 周兴兰,和中浚. 四川中医. 2012(05)
[2]中医皮肤科学简史[J]. 马慧群,马振友,张建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05)
[3]中国皮肤科学大事记(三)[J]. 马慧群,郑雯,马振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10)
[4]中国皮肤科学大事记(二)[J]. 马慧群,郑雯,马振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07)
[5]中国皮肤科学大事记(一)[J]. 马慧群,郑雯,马振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06)
[6]中医皮肤性病学发展史[J]. 徐丽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01)
[7]汉以前皮肤病学的发展[J]. 安贺军,李洁.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5(02)
[8]汉以前中医皮肤病学发展概况[J]. 薛益明,安贺军. 中医研究. 2002(06)
[9]中医皮肤病性病治法研究[J]. 喻文球.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02)
[10]《外台秘要》药浴疗法探析[J]. 蔡建伟. 中医外治杂志. 2000(01)
博士论文
[1]宋以前方剂剂型的历史研究[D]. 许霞.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
[2]中医美容护肤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研究[D]. 高木祐子.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外台秘要》中医外治文献整理研究[D]. 黄妙玲.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28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332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