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EQ-5D效用值中国积分体系应用于中国人群的可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13 01:45
  研究目的建立评价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效用值积分体系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为开展同类研究提供参考;评价和检验EQ-5D效用值中国积分体系在中国一般人群中的可适性,并与其他国家的积分体系进行比较;运用EQ-5D实证测量中国居民健康效用现状,并探讨主要影响因素;提出EQ-5D效用值中国积分体系的应用价值、范围和要点,为中国居民健康和卫生经济学研究积累方法学基础。研究方法基于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系统评价EQ-5D效用值积分体系的方法和指标;通过小组访谈和专家咨询设计调查问卷,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分别在广东省珠海市和深圳市西乡街道共抽取6132名15岁及以上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使用各积分体系将被调查居民的EQ-5D生命质量评价结果转换为健康效用值,并系统评价和比较中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积分体系应用于中国人群的可适性。在此基础上,评价居民健康效用现状,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框架和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居民健康效用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应用Epidata3.1软件将数据进行双录入,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全文缩写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一、EQ-5D效用值积分体系的建立和评价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四级检验与评价
三、生命质量评价量表的测量性能评价
四、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论
五、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一) 建立EQ-5D效用值积分体系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二) 评价与对比EQ-5D效用值中国积分体系
    (三) 实证测量居民健康效用,分析其影响因素
三、资料来源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
    (二) 现场调查
    (三)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五、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EQ-5D效用值积分体系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研究
一、EQ-5D效用值积分体系的计量经济学评价
二、EQ-5D效用值积分体系的测量性能评价
    (一) 信度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二) 效度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三) 敏感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三、小结 第四部分 EQ-5D效用值中国积分体系的评价与比较
一、EQ-5D效用值中国积分体系的计量经济学评价与比较
二、EQ-5D效用值中国积分体系的测量性能评价与比较
    (一) 信度
    (二) 效度
    (三) 敏感性
三、小结 第五部分 居民健康效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基本情况和特征
    (一) 社会人口学特征
    (二) 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
    (三) 健康相关危险因素和行为状况
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
三、健康效用现状
四、健康效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基本OLS回归模型的建立
    (二) 全因素OLS回归模型的建立
    (三) 工具变量的检验
    (四) 分析结果
五、小结 第六部分 讨论
一、EQ-5D效用值中国积分体系通过了计量经济学四级检验
二、EQ-5D效用值中国积分体系的信度、效度和敏感性均较好
三、EQ-5D及其效用值积分体系较好地测量了居民生命质量和健康效用
四、影响居民健康效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收入、就业状况、卫生支出、门急诊和住院卫生服务利用以及体育锻炼
五、EQ-5D及其效用值积分体系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价值、范围和要点 第七部分 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一) EQ-5D效用值中国积分体系经初步检验可适用于中国一般人群
    (二) 从计量经济学和测量性能两个方面评价EQ-5D效用值积分体系更为全面
    (三) EQ-5D及其效用值积分体系可较好地用于居民生命质量和健康效用的测量与评价
    (四) 年龄、卫生服务利用、社会经济地位和身体活动是健康效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 EQ-5D及其效用值中国积分体系可在中国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二、建议
    (一) 加强生命质量评价量表效用值积分体系评价方法和指标的研究
    (二) 有效促进和扩宽EQ-5D测量工具在中国的应用
    (三) 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研究的创新点及局限性
一、创新点
二、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2: 调查问卷 致谢



本文编号:4045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4045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3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