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三氯生暴露通过自噬致雄性生殖损伤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18:51
【摘要】:研究背景不孕不育是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大约影响了全世界8-12%的育龄夫妇,并且有40-50%可能是由于“男性因素”造成的不育,其中精子数量和质量降低是男性不育最主要的原因。研究表明,许多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都能造成人和动物的生殖系统损伤,并降低男(雄)性的精子质量。三氯生(TCS)是一种广泛用于个人洗护用品和临床消毒的酚类广谱抗菌剂,被认为是潜在的EEDs。精子的产生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过程,依赖于睾丸生殖细胞增殖、分化和死亡之间的平衡调节,自噬是不同于凋亡的一种细胞死亡形式,适度的自噬能促进精子的分化和成熟,保护生精细胞免受有害条件的侵害,超过细胞承受能力的自噬将诱导细胞Ⅱ型程序性死亡。本课题组选取10对精液质量异常的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精液样本,通过自噬功能基因芯片和相关文献报道,筛选出可能与TCS相关并导致精液质量降低的CXCR4、ESR1、PTEN和LC3B四个自噬基因,目前,TCS是否通过细胞自噬导致生殖损伤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TCS暴露通过自噬基因的调控作用导致生殖损伤的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自噬基因的筛选及人群验证。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深圳市某三甲医院生殖中心进行精液检查的男性,收集其精液样本、精液常规结果和问卷信息。方法:1.选取精液质量异常和和精液质量正常的受试对象各10例,进行精液自噬基因芯片检测,并结合文献报道与EEDs作用机制相关的基因,筛选出可能与TCS相关并导致精液质量降低的自噬基因。2.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精液质量异常的病例104例,精液质量正常的对照250例,采用Trizol法提取精液总RNA,逆转录成cDNA,qPCR的对上述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第二部分:TCS经口暴露的动物实验。用TCS对8周龄的SD大鼠进行经口暴露染毒,以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50mg/kg/d)为中等暴露剂量,设计暴露剂量梯队。在空白组、玉米油溶剂对照组(1Omg/kg)、低剂量组(10mg/kg)、中剂量组(50mg/kg)和高剂量组(250mg/kg)五个实验组中,观察睾丸组织损伤和相关自噬基因的表达。方法:3.用HE染色,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损伤。4.用免疫组织化学、qPCR和蛋白印迹技术对筛选的自噬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1.自噬基因芯片筛选中,与对照组相比,在84个自噬相关功能基因中,有18个自噬基因表达差异倍数大于2且全部表达下调,结合文献报道,最终筛选出CXCR4、ESR1、PTEN和LC3B四个可能与TCS相关并导致精液质量降低的自噬基因。2.在人群验证中,相对于对照组,ESR1基因在病例组表达显著下降(P0.05),CXCR4、PTEN和LC3B在病例组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3.TCS暴露组中,HE染色结果显示:睾丸曲细精管发生损伤,出现空泡样改变,精子减少,各剂量组具有剂量-反应关系。透射电镜同样发现了 HE染色显示的组织损伤,同时发现成熟的自噬溶酶体结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出现肿胀和空泡。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C3B在空白组和溶剂对照组中,只有少量浅黄色颗粒,而在低、中和高剂量组中呈现大量棕黄色颗粒,并随着剂量增加远离曲细精管管腔分布。CXCR4,ESR1和PTEN在各组间没有差异;与对照组相比,qPCR结果显示LC3B基因表达在病例组中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结果显示,LC3B-Ⅱ蛋白和LC3B-Ⅱ/Ⅰ蛋白比值在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自噬相关基因ESR1在人群精液中的低表达,可能与精液质量降低有关。2.TCS暴露导致大鼠睾丸曲细精管损伤,生精细胞脱落和减少,表明TCS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3.TCS暴露使雄性大鼠睾丸组织LC3B基因mRNA水平、LC3B-Ⅱ蛋白和LC3B-Ⅱ/Ⅰ蛋白比值升高,提示自噬可能参与了TCS致大鼠睾丸组织损伤的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114
【图文】:

结构式


大部分人都处于广泛而长期的TCS暴露之中t19,2G]。逡逑TCS的芳香特性和高氯含量使其能够抵抗降解并在环境中持续存在(TCS逡逑结构见图1-1),一方面,TCS在地表水,土壤,沉积物和水生物种中都有检测逡逑到[21]。在美国,高达57.6%的溪流和河流中均能检测到TCS,TCS被列为美国河逡逑流中能检测到的前10名的污染物[22 ̄23];在新加坡,城市集水区TCS检测率为逡逑100%邋(最高浓度为61ng/L),覆盖了新加坡约六分之一的陆地面积[24];在巴逡逑西圣保罗的河流中,1^:5的检测浓度为2.2-6611&/1;25];在中国珠江水系的地表逡逑水和沉积物中,TCS的浓度分别为11-478叩/1^和50-13301^4¥气同时,也逡逑有证据表明,由于受到污染的废水或肥料的影响,农业食物的供应也可能受到了逡逑TCS的污染另一方面,TCS在人体各种体液和组织样本中都有检出,包括逡逑尿液、血液

自噬,现象,溶酶体


逑嗤主要包括巨自嗤(Macroautopahgy)、微自嗟(Mi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逡逑的自嗤(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CMA)三种形式,见图1-2。我们通常说逡逑的自噬指的是“巨自噬”,也是自噬领域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形式,主要针对于逡逑可溶性大分子物质和受损细胞器的降解。在自噬过程中,细胞首先形成双层或多逡逑层膜结构的吞噬泡(Phagophore),吞噬泡一般来源于细胞内的内质网和线粒体逡逑膜结构;吞嗤泡包裹着待降解的细胞质或者细胞器形成自嚼体(Autophagosome);逡逑随后自嗤体和溶酶体发生融合,形成自嗤溶酶体(Autophagolysosome),最后,逡逑溶酶体通过各类水解酶将自噬溶酶体中包裹的物质降解,促进细胞更新代谢。微逡逑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主要针对于小分子可溶性物质的降解,微自噬主要逡逑通过溶酶体膜自身内陷包裹待降解物质,在溶酶体内完成自噬降解,整个过程没逡逑有自噬体的形成;CMA是一种非常复杂和特异的途径

曲细精管,生精细胞,雄性大鼠,星号


3.2结果逡逑3.2.1邋TCS染毒大鼠睾丸组织HE染色结果逡逑如图3-1所示,TCS暴露后大鼠睾丸曲细精管HE染色结果。其中,空白组逡逑(Blank)和对照组(Control)都能够观察到正常的睾丸结构和完整的曲细精管,逡逑包括最外层的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中间层的精母细胞,最内层的精子细胞及精逡逑子,并且各级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排列紧密。逡逑37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艳;;调控自噬在临床肝病治疗性应用的转化研究[J];肝脏;2019年07期

2 牟婕;冯文静;王珊;冯美苹;毛拥军;;自噬调控衰老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年01期

3 李黎;季漪;李文婷;马艳霞;李沐涵;吴勉华;;基于细胞自噬的中医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01期

4 韩苏夏;蔡梦娇;;自噬在肿瘤治疗策略中的角色[J];西部医学;2018年09期

5 周岐鸣;刘洋;季光;宋海燕;;调节自噬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年10期

6 李晓琼;何玲玲;李新毅;;自噬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10期

7 马文科;戴舒惠;罗鹏;杨悦凡;费舟;;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年06期

8 付婉;董笛;赵颖;;自噬的相关分子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年05期

9 方聪聪;毛善平;董慧敏;刘宝辉;王舜;;线粒体自噬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年02期

10 李旭卉;吴习习;张凯;罗海霞;李敏;;线粒体自噬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伊宁;吕佩源;;选择性自噬的研究进展[A];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胡成枫;胡春兰;陈良标;;自噬在斑马鱼细胞冷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探究[A];201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肖伊宁;吕佩源;;选择性自噬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4 秦正红;粱中琴;陶陆阳;黄强;刘春风;蒋星红;倪宏;邢春根;;自噬在细胞生存与死亡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秦正红;;自噬与肿瘤和神经细胞生存——药物作用的新靶位[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余慧芬;唐李;李妍;;自噬现象对肿瘤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7第七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7 王菲菲;邱学敏;王凌;;自噬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A];第9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8 申森森;李林楠;徐林楠;白玉;刘虎威;;基于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的饥饿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自噬过程的代谢组学研究[A];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9 任栓成;倪娜娜;胡志安;;睡眠觉醒期神经元自噬活动的变化[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汇编[C];2016年

10 蒋绪顺;;自噬在棕榈酸诱导的足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花榈木通过“自噬”杀死癌细胞[N];科学时报;2011年

2 王建新 主持;“自噬”的快车刚刚启动[N];医药经济报;2016年

3 记者 周洁;解密“自噬”,抗癌治病更近一步[N];河北日报;2016年

4 记者 陆琦 见习记者 谷双双;细菌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求存活[N];中国科学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房琳琳;“自噬机制”带来对抗衰老新希望[N];科技日报;2016年

6 生命学院;俞立课题组在《科学》发文揭示自噬调控的重要机制[N];新清华;2012年

7 本报实习生 刘如楠 记者 李晨阳;最新研究揭秘植物是怎样衰老的[N];中国科学报;2019年

8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上海与新科诺奖得主颇有学术缘[N];文汇报;2016年

9 记者 陶婷婷;成功揭示代谢降解调控新机制[N];上海科技报;2013年

10 记者 白毅;浙大二院发现大气颗粒污染诱导呼吸道自噬性损伤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丽丽;mTORC1调控TNF-α诱导的HUVECs凋亡与自噬的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邵童;自噬缺陷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王春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自噬异常及干预策略[D];山东大学;2019年

4 何茳萍;SIRT6促进自噬与胆固醇流出及对巨噬细胞泡沫化的保护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5 孙兰弟;基于提高亲电性的策略设计天然导向的抗炎试剂和自噬激活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杨烽;Klotho对糖尿病肾脏病中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7 曹文婷;miR-125b-5p在UVB影响SLE自噬中的作用机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8 孙晓琪;雌二醇通过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30 (GPR30)/ERK1/2信号通路调节MC3T3-E1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9 刘永一;自噬在棕榈酸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10 陈树东;慢性颈脊毮压迫的临床转归及自噬在脊毮运动神经元中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晓琳;EV71诱导人神经细胞SH-SY5Y自噬及凋亡的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2 韩菲;阿托伐他汀抑制炎症反应中自噬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3 张琮;自噬对IBD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赵娜;跑台运动对TgAPP/PS1小鼠海马线粒体自噬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5 孟冬筱;卡维地洛对人肝星状细胞自噬与凋亡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6 张松;Beclin-1基因沉默对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BPH-1自噬及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8年

7 陆陈晨;MORN4和NR4A2影响A549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8 田晓琳;亚慢性砷氟暴露对大鼠心脏毒性的影响及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9 张敏;血管紧张素-(1-7)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10 崔永佳;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自噬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97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797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d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